的解释都没有对两次拘传之间的时间间隔作出规定,所以,以连续拘传的方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的现象时有发生。二、实践中把监视居住的适用变成变相拘禁的做法也相当 扩大了合议庭的独立审判权,强调案件原则上应由合议庭评议并独立作出判决-根据新刑诉法规定,除少数刑事案件外,案件的审理权和判决权都应由合议庭行使,其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95.html -
了解详情
另一方面,公安机关在刑事侦查活动中还拥有一系列强制处分权。根据中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于搜查、扣押、通缉等涉及个人财产、隐私、自由等权益的强制性侦查行为 ,使公安机关变成一种申请者,而不是决定者。另一方面,对于刑事拘留、监视居住、取保候审、搜查、扣押、窃听等一系列涉及在刑事侦查领域剥夺、限制个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33.html -
了解详情
及时审查羁押的必要性,经审查认为没有必要继续羁押的,应当依法变更为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第五章 侦查 第二十二条【权利告知和意见听取】公安机关在侦查 采取强制措施及强制措施的种类、时间等情况; (二)宣布开庭后,法庭确认被告人身份、告知诉讼权利和认罪认罚的相关法律规定; (三)公诉人简要宣读起诉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15063.html -
了解详情
:(1)有证据证明存在犯罪事实。(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3)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不足以防止其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 逮捕由人民检察院批准或决定 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 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0141.html -
了解详情
辩护范围的规定具有明显的滞后性。 第四,在涉及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特别重大贿赂犯罪案件中,律师在侦查期间与在押犯罪嫌疑人或者被监视居住的犯罪 容易地重新计算羁押期限,因而在新刑事诉讼法实施以后,侦查机关为获取充裕的办案时间而很可能会以发现犯罪嫌疑人另有新罪为名任意延长羁押期限,进而导致隐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4443.html -
了解详情
的意图。逮捕权的正当性只来源于诉讼正常进行的程序性保障要求。依照我国法律规定,对犯罪嫌疑人实施逮捕需要满足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 应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具有社会危险性;二是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不足以防止发生这种社会危险性。其中社会危险性包括犯罪嫌疑人罪行危险性和人身危险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1682.html -
了解详情
审理的案件范围,强调最高法院复核死刑案件应当听取辩护人和最高检察院的意见。这些规定显然都符合宪法有关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的基本原则。 《修正案(草案)》确立 行使一些本应由司法机关行使的权力。比如说,对于嫌疑人的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刑事拘留,一直由公安机关自行决定、自行执行,遇有嫌疑人及其辩护律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7331.html -
了解详情
嫌疑人和被告人的人身自由加以不同程度限制的各种方法。我国的强制措施有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和逮捕五种。 强制措施在刑事诉讼中的积极效用是不容置疑的,它 或法律规定有羁押期限的。在大陆法系国家,作为限制较长时间对嫌疑人人身自由予以限制的制度,一般都规定有审前羁押期限,若审前羁押的期间已届满,而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737.html -
了解详情
机关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用取保候审12个月,其后,检察机关又可以对同一嫌疑人再次采用取保候审,时间也是12个月,最后,法院还可以采用取保候审,时间又是 中,这种观念必然影响到司法机关的行为选择,例如刑事诉讼立法上已经明确规定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期限分别应当为12个月和6个月,但是我国司法机关在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47.html -
了解详情
而在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这一制度主要是通过一些政策性文件来加以推行的。1982年宪法对于这一制度并没有做出任何规定。直到1988年,立法机关通过 权力的条款:公检法三机关对于法定情形下的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也可以监视居住;审判人员在法庭审理过程中,可以通知证人出庭作证,也可以当庭宣读未到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723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