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层含义:首先,醉酒驾车在一般情况下,虽然属于故意犯罪之危害公共安全罪,但系间接故意,较之于直接故意,主观恶性较轻;其次,醉酒状态下行为人的辨认 的,针对醉酒驾车类罪案的指导性文件,不能不对具体的醉酒驾车案件的量刑产生直接影响,将基本上不考虑适用死刑(包括死缓)。如果行为人具有报警、救护伤员、支付费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756.html -
了解详情
是唯一的,排除了其他的可能性等。[17]显然,按照该观点通过间接证据认定保险事故非故意性的手法很难得以实现。不过,客观事实说近年来不断受到质疑。 两种以上解释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应当作出有利于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解释,故据此即可直接判定由保险人承担举证责任。但是,对照原《保险法》相关条文(第31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010.html -
了解详情
野生动物罪为例,笔者认为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过失不能构成本罪。本罪的故意表现为行为人明知自己猎捕、杀害的系珍贵 共计人民币8. 6113万元;同时造成当地127. 9亩的农作物受损和1头猪被毒死,直接经济损失价值人民币9万元。引自最高人民法院编:《刑事审判参考》(2001年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839.html -
了解详情
过失致人死亡的除外。致人死亡的抢劫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一点也不亚于一般故意杀人犯罪,因为其是谋财害命,不仅侵犯公民的生命权,还侵犯公民的财产权。在主观罪过 当然,抢劫致人重伤,对于重伤结果的发生,行为人的主观罪过同样可能表现为直接故意、间接故意或者过失。笔者认为,在当前形势下也只能排除过失致人重伤的死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385.html -
了解详情
J。在判决中指出,尽管在起诉时控方不需要证明被告的行为是处于明知或故意,或受某种犯罪心态(aguiltymind)支配,但被告仍可通过法院证明他事实上不存在犯罪心态而 为前提。第三种观点认为持有型犯罪应是一种故意犯罪,它既可以由直接故意构成,也可以由间接故意构成。在法律没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持有型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393.html -
了解详情
的代理人身份,而是以自己的名义为民事行为,该行为的后果仍应由被代理人直接承担[rsj1] [rsj2] 。无论是何种代理,代理行为的结果都是由被代理人承担,而代理人对 结果持无所谓的态度。同一犯罪中是可能有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同时存在的。因此,笔者认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可共同构成雇佣犯罪,但雇主或受雇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128.html -
了解详情
是,由于雇佣犯罪的目的特殊性和具体指向性,雇佣犯罪不可能单独由间接故意构成,而必须是直接故意的附属。 另外,雇佣犯罪的主观方面包括犯罪的动机和目的等因素 具体分析: 1. 如果雇主在雇佣犯罪中起着组织、策划或者主要作用,即使不直接 参加实施犯罪的主要行为,应按主犯处罚。如果雇主不仅雇佣了他人进行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691.html -
了解详情
属于刑罚扩张事由。质言之,刑法分则规定的只是直接杀人的行为或者借他人之手的间接正犯形式的杀人行为,也就是说,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本来是不包括教唆或者帮助 )。[54]日本有学者指出,犯罪共同说因为强调只有相互具有共同实行的意思才意味着故意的共同,故通常否定片面的共同正犯,而行为共同说通常认为,即便只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7650.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所侵犯的同类客体正是信息交流于共享得以正常进行的公共秩序。 网络犯罪的直接客体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侵害网络系统的管理秩序,有的危害网络系统安全保护制度, 直接实施教唆行为。而间接故意的教唆,主要是指行为人直接以放任之心态从事教唆行为,如行为人为验证自己所编写的破坏性软件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而教唆他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126.html -
了解详情
,2003年人民法院出版社)认为,滥用职权罪的主观方面一般由过失构成,但也不排除故意的存在。陈兴良主编《罪名指南》(2000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认为是间接 间接故意。所谓非此即彼。 为说清这一问题,需明确两个前提条件。其一,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主要区别在哪里?主要不在认识因素,而在情感因素。直接故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71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