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从主观责任层面个别地判断各参与人是否有责任以及具有何种责任。 【关键词】共同犯罪;违法;责任 【写作年份】2010年 【正文】 我国刑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 ,即使教唆者或者帮助者发生了某种认识错误,一般也不影响共同犯罪的成立。例如,乙为无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但甲误以为乙具有责任能力,于是教唆乙伤害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2530.html -
了解详情
确定全部量刑情节的调节比例,再对基准刑进行调节; (3)对于具有刑法总则规定的未成年人犯罪、限制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 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 9、对于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的,综合考虑犯罪性质、赔偿数额、赔偿能力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 10、对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7744.html -
了解详情
确定全部量刑情节的调节比例,再对基准刑进行调节。 (3)对于具有刑法总则规定的δ成年人犯罪、限制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又聋又哑的人或者?人犯罪、 情形的。 五、附则 1、本意见对常见法定和酌定量刑情节的调节幅度和常见犯罪的量刑作了原则性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可以结合当地实际,对常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4764.html -
了解详情
确定全部量刑情节的调节比例,再对基准刑进行调节。 (3)对于具有刑法总则规定的δ成年人犯罪、限制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又聋又哑的人或者?人犯罪、 情形的。 五、附则 1、本意见对常见法定和酌定量刑情节的调节幅度和常见犯罪的量刑作了原则性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可以结合当地实际,对常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6256.html -
了解详情
进一步对正当行为问题予以研究?例如,意外事件、不可抗力、未成年人、精神病人的行为,可以说是似乎、好像符合犯罪构成,但实际上并不符合,因此其行为的非犯罪性无需 恶性)判断,如果不能于客观危害和主观恶性方面予以排除,就理所当然的构成犯罪。 传统刑法理论中,社会危害性的认定完全依赖于行为的刑事违法性,即刑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460.html -
了解详情
其中,刑罚总则所确立的从轻、减轻、免除处罚的情节主要有未成年人犯罪、精神病人犯罪、聋哑盲人犯罪、防卫过当、避险过当、预备犯、未遂犯、中止犯 法院据以作出从重处罚的酌定量刑情节主要有被告人具有前科劣迹、被告人认罪态度不好、犯罪对象为未成年人、老人、残疾人、孕妇等弱势人员、被告人在重大自然灾害、预防、控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355.html -
了解详情
要件要素、责任要素说和责任要素说的争论不止。 2.可操作性不强。一方面,大陆法系的犯罪构成理论体系的逻辑顺序与中国不同,因此,直接照搬其理论应用于刑事立法和司法 是人实施的,这是一个不可推翻的事实。将犯罪主体排斥在犯罪构成的范围之外就会得出一个结论:精神病人等不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实施的该当构成要件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822.html -
了解详情
法的犯罪人,其作为样本的犯罪人都是监狱中关押的法定犯,而在其犯罪概念中也包括精神病人。这可以说是龙勃罗梭的研究未严格遵循统一律。龙勃罗梭 化学、生命等运动形式,[13]所以,在自然科学的研究中取得了巨大成功的实证方法不能不在犯罪问题的研究中占有一席之地。但高级运动形式不是低级运动的简单组合,有其特有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229.html -
了解详情
自然人。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不负刑事责任,同时刑法第十八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造成或危害 他人矿区,经责令停止后拒不停止开采,并造成矿产资源破坏造成或严重破坏的行为。 犯罪的客观方面首先是刑法规定的,说明侵犯某种客体的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的诸客观事实特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441.html -
了解详情
有时被粗暴地对待。 进一步改革的设想是,第一,通过立法授予精神病人犯罪的被害人与其他犯罪的被害人同样的权利,能够获得关于这些犯罪人被释放以及管理的 、侦查员、检察长和法院在刑事案件办理过程中通过侦查行为和其他诉讼行为进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辩护人、被害人、民事原告人、民事被告人及其代理人也有权采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36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