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这条规定全面反映、深刻揭示和概括了我国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和内容。从此,罪刑法定原则成为我国 这样,才有可能防止滥用减轻处罚、破坏罪刑法定原则和罪刑相适应原则,确保依法定罪量刑,正确判断罪行的轻重,选择恰当的法定刑和量刑幅度,决定适当的刑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7353.html -
了解详情
他所规定的规则将之翻译过来,而在确定这些规则的含义时,或者在填补法律的空白时,我们就必须从社会效用的必然性或社会需求之中去寻找解决办法[8]。这就是一种 ,专制法律的形成也不能完全归咎于政治权力之私已性,因为一定的政体有与之相适应的公共道德,改造政治权力必须相应地改造社会道德状况,这是互为因果的,但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740.html -
了解详情
刑罚方面的漏洞,应在刑法框架内根据罪刑相适应原则进行填补。非真正刑法漏洞的填补受刑法基本原则的约束。 【关键词】刑法漏洞 目的性扩张 目的性限缩 当然解释 合类型 含义,将刑法规范被掩盖而实际蕴含的含义揭示出来。罪刑法定原则中的罪不是指某一罪名,而是指刑法分则规定的任何类型化的罪行。如果某个案件的表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1165.html -
了解详情
的基本观点来解决上述类似案件。对于类似跨新、旧刑法隔时犯犯罪时间的确认,在遵循我国刑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以行为实施之时为准来确认犯罪的成立。 29]在日本的判例中,认为责任能力是辨别行为的是非善恶,并依据这一辨别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30]与此相适应,日本刑法学者从相反角度认为:无责任能力是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0802.html -
了解详情
的基本观点来解决上述类似案件。对于类似跨新、旧刑法隔时犯犯罪时间的确认,在遵循我国刑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以行为实施之时为准来确认犯罪的成立。 29)在日本的判例中,认为责任能力是辨别行为的是非善恶,并依据这一辨别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30)与此相适应,日本刑法学者从相反角度认为:无责任能力是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0552.html -
了解详情
不可能自动投案,也不能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8]我国刑法对自首的规定和所用的词语,完全与自然人相适应,与单位很难相联系。这实际上是立法在自首的问题 都能构成,对于自然人自首反而可以适用上述条款。两相比较,必然会使自然人的刑事责任出现不均衡现象,对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及司法权威性产生冲击。 3.单罚制前提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940.html -
了解详情
不可能自动投案,也不能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8]我国刑法对自首的规定和所用的词语,完全与自然人相适应,与单位很难相联系。这实际上是立法在自首的问题 都能构成,对于自然人自首反而可以适用上述条款。两相比较,必然会使自然人的刑事责任出现不均衡现象,对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及司法权威性产生冲击。 3.单罚制前提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464.html -
了解详情
刑罚的残酷性,使得酷刑滥用不可避免,不仅与现代刑罚日趋文明与缓和的时代精神不合,且会导致破坏罪刑相适应原则。在一般预防理论下,只有对社会上一般人已经发生威吓 ,刑期的标尺只能是犯罪行为所造成的实际损害,刑罚与罪行两者应相适应。法律上无明文规定的不能论罪科罚,而法律有明文规定的就不准许有减轻或者在论罪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970.html -
了解详情
中,这个方面在法律上是必须具有的。这个概念在边界范围内,是根据一种与评价观点相适应的法律决定安排的,在这个意义上,这个概念也是规范性的。但是 认为控制原则更加清晰地表达了包含在犯罪行为要件中的正确含义,并用这个原则去取代犯罪行为要件。控制原则与上述否定的行为概念如出一辙,都是从否定事实性要素的意义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4482.html -
了解详情
同样档次的法定刑大有不妥,因为这样就违背了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以及复合罪过形式学说对于将间接故意与轻信过失两类犯罪一刀切地归属于同样档次法定刑进行合理化解释 河北法学》2007年第1期。 [15] 张明楷:《罪过形式的确定刑法第15条第2款法律有规定的含义》,《法学研究》2006年第3期。当然之前也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330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