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犯抢劫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4?被告人米某犯故意杀人罪,从轻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剥夺政治权利二年; 罪。从上述概念可以看出,结合犯具有以下特征:首先,结合犯的原罪或被结合之罪具有法定性、独立性、异质性、具体性的特征。进一步说,法定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338.html -
了解详情
。暂且不论这样的三段论推理是否必然成立,事实告诉我们:“严打”以来,适用死刑的人数增多,执行死刑的人数也增多,而重大刑事犯罪仍呈有增无减的趋势;历史告诉我们: 的原则。“罪刑相当原则”作为我国刑法基本原则之一,强调“犯罪危害性之大小,是决定刑罚轻重的重要依据,犯多大的罪就处多重的刑,做到重罪重罚、轻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960.html -
了解详情
,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在司法实践中,适用这一法条可能出现两个问题: 一是对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犯罪分子(以下简称死缓犯)如果 死刑立即执行的期限,也应遵守这一原则,在二年期满后才能作出核准执行死刑的决定。 二是死缓犯在考察期间故意犯罪后又有揭发他人重大犯罪或提供重要线索侦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64.html -
了解详情
相拥到人民法院去“说情”的景象,在诸如此类的被逼杀人案中,相当普遍。 由此可见,以简单的“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方式也许真的可以适度慰藉某些被害人亲属,[ [13] 中国多数妇女的物质经济基础及其国内的居住文化传统(特别是农村地区),决定了这些受虐妇女及其家庭难以通过另购住房、举家搬迁的方式来摆脱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69.html -
了解详情
出行为人犯意的坚决程度和主观恶性的大小,进而影响行为人刑事责任的轻重,是决定适用死刑与否应当考虑的重要因素。间接故意所反映的犯罪人的主观恶性程度显然要相对小于 也应有所区别。实践中有些案件也基于行为人对于严重危害结果的间接故意而排除死刑立即执行的适用。例如,在申东兰生产、销售假药案中,二审法院即认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4603.html -
了解详情
决定的。死刑是一种最严厉的刑罚,它关系到犯罪人的生死存亡,这一特点就决定了死刑只适用于那些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不满18周岁的人由于未成年,还处在生理与心理的发育 产后,又因同一事实被起诉,交付审判的,应当视为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依法不适用死刑。 对上述两种人不适用死刑,是指既不能判处死刑立即执行,也不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7042.html -
了解详情
体制,而厌弃是抛弃的先行情感。所以,我们一定不可忽视侦查主体不受制约地自行决定对公民采取侦查措施的做法对人权乃至我国社会政治制度的巨大损毁作用。我国当权者应下决心 微博写道:刚刚,助理传来噩耗:我们08年代理的辽宁朱立岩案,今早被秘密执行死刑,朱,现已化作骨灰。可朱的家人却全然不知。电询辽宁高法,告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6368.html -
了解详情
制度途径推翻错判;二是可以通过量刑证明标准的提高防止罪不至死的被告被轻易地判处并执行死刑,从而防止单纯提高证明标准后放纵本该承担其他刑事责任的罪犯,有效解决提高 的差别就会影响整个案件处理的结果,由一名法官意见的摇摆和投票的去向来决定是否对一个涉案公民剥夺生命的刑罚是不具有多少正当性的。因此,在定罪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799.html -
了解详情
的迷信和幻觉罢了,因为它忽视了这样一个问题,刑罚的严厉性并非威吓的唯一决定因素。 死刑要对潜在犯罪产生威慑力必须以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构成犯罪且不可避免地受到刑罚处罚 评价和法律评价;同时又给受刑人以生的希望,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小了死刑立即执行带来的弊端。我国明清律例中有关斩监候、绞监候的规定,在一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826.html -
了解详情
萨尔果洛得斯基指出:刑法中刑罚的目的是由适用这种刑罚的国家职能和任务所决定的在苏维埃刑法中适用刑罚时,镇压的任务和教育的任务是不可分割的。[9 ] 判处无期徒刑。被判死缓的犯罪分子,除个别人又因为在缓期执行期间故意犯罪而被核准执行死刑外,一般都被减为无期徒刑(对于确有重大立功表现的,2年缓期执行期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57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