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审制以后,因运作较好,从而逐渐在其他各邦中推行,普鲁士邦的司法部计划统一德国刑事诉讼及法院组织法,并在全国推行参审制,但因为巴伐利亚等邦不愿废除 ,甚至也可能循私枉法。但这一现象是可以通过制度的完善来预防和避免的,需要通过程序的完善,尽可能减少腐败的机会,例如对陪审员应采取临时挑选,在审理过程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794.html -
了解详情
做出最好的诠释。在此方面,我国刑事诉讼制度中早已确立了人民陪审制度与审判公开制度,成为我国实践司法民主之先声,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试点,则是在检察领域中保障 中出现的新生事物,它既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又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调整、充实和改进,这项制度的完善和发展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才能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094.html -
了解详情
对刑事诉讼程序违法原因之分析,其核心大都归结为我国刑事诉讼程序在构造上的缺陷,陈瑞华教授认为:“我国刑事诉讼中缺少一种程序性裁判机制,使得大量发生在诉讼 情形之一的,应当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一)违反本法有关公开审判的规定的;(二)违反回避制度的;(三)剥夺或者限制了当事人的法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39.html -
了解详情
及其内设机构职能公开、立案公开(案由公开)、收费公开、审判公开、执行公开、回避条件公开、办案纪律公开、监督举报公开、判决理由公开、适用法律公开、判决结果 方平等地对抗。而且,刑事诉讼中控方的证明标准是排除合理怀疑,明显地高于民事诉讼证明标准-优势证明标准。在行政诉讼中,举证责任倒置制度和被告举证时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28.html -
了解详情
大陆法系国家证据收集主体制度的现实与发展潮流。 厘清当事人与法院在证据收集制度中的角色分工,一方面,对于证据由谁收集这一无法回避的理论前提进行了回答。 这里就牵涉到完善当事人证据收集制度的路径选择问题,笔者认为,在引入或构建当事人证据收集制度之时,有以下考量因素: 其一,符合我国的法律传统与诉讼理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7018.html -
了解详情
据统计,近五年行政案件申诉率与一审收案总数相比平均为10.4%,而同期刑事和民事案件申诉率分别为1.8%和2.0%;与二审案件总数相比申诉率平均为 规则》等构成我国行政诉讼法律制度的基本规范。从这些基本规范中可见,在我国的行政诉讼中建立了以当事人举证为主,人民法院调查取证为辅的诉讼证据制度。当然,由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9874.html -
了解详情
的干系。可以说,鉴定启动权配置问题是鉴定在刑事诉讼中的核心问题,也是刑事诉讼法实施应当解决而不能回避的问题。 国外对鉴定启动权配置特别重视,在刑事 发表意见的地步,[24]其适用范围、条件与程序相对严格。同时,这一制度还不同于《俄罗斯联邦刑事诉讼法典》中的专家,因为我国的法庭无权要求有专门知识的人进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3960.html -
了解详情
,其程序运作也代表了当今世界的两种主要风格,例如民事诉讼对抗式辩论原则与当事者主导原则,以及刑事诉讼当事人主义与职权主义的分野。虽然两国近年来在许多方面 故此,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完善需要注意改革的空间。就目前而言,继续完善混合式参审是一种较为稳妥的方案。至于将来能否采用分工式的陪审,则有赖于我国司法权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3030.html -
了解详情
。目前,检委会决定书只强调结论,缺乏对理由的说明,让所见者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种含糊其辞的做法只会阻碍司法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所以,现代法治进程中,我们 司法部司法研究所等编:《中英刑事诉讼研讨会论文集》,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42页。 [8]参见汪习根、陈焱光:《论知情权》,载《法制与社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5472.html -
了解详情
但当前之规定十分简单,以致实践中的运行效果不容乐观,因而有必要予以完善。本文通过考察国外公诉裁量制度,结合我国刑事诉讼制度运行的实际情况,试图从扩大公诉裁量权 中国检察出版社2010年版,第392页。 [2]马新东;《论不起诉制度的完善》[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0年第5期。 [3]参见韦以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996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