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78页)。 [47] 大约10年前,一群学友和我从事的一项关于中国公民权利发展的研究曾取名为走向权利的时代(参见《走向权利的时代 ,1999年修订再版)。 [48] 参见夏勇《人权概念起源--权利的历史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修订版),第88-116页,169-170页。 [49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44475.html -
了解详情
三项权利为人身自由、经济权利(包括财产权和劳动权)和政治权利(包括选举权和言论自由)。 4.公民的宪法评价 (1)宪法发挥作用的整体评价 题一,您认为,现行宪法在国家 也缺乏有效监督宪法实施的机制。然而,通过上述问卷调查的数据,我们看到,中国公民的宪法意识虽仍末成熟,但在不断进步之中,对于宪法的认知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46694.html -
了解详情
最高人民法院迄今仍未发布正式的相关司法解释文件。{16}时至今日,客观而言,对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之司法处理的很多疑难问题,我国刑事法律界并未达成一致的意见, 无国籍人,一视同仁地提供刑法的保护,不主张有例外。{17} 第二,对非中国公民的个人信息不提供刑法保护也是与现实情况不符合的。我国的国家机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8508.html -
了解详情
对立面的社会契约论,而是提倡在主权框架下发展公民教育。[27]如果这种设想是正确的话,那么在中国公民教育就应该属于党的政治工作,而国家行政机构 法可以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来服务于目标人群的社会及道德需要。强世功关于中国宪政主义制度的理论可以通过耶林的《为权利而斗争》(Rudolph von Jhering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8304.html -
了解详情
意志。 (二)法律依据 为了规范立法活动,健全国家立法制度,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保障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该条在法律上直接规定了中国公民在立法上的参与权,使公众参与立法活动有了直接的法律上的依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3329.html -
了解详情
的实际。因此,有理由相信郭道晖教授的研究将对中国的社会立法、中国公民社会的形成、公民权利保障等产生深远的影响。 郭道晖教授的社会 ,毕业于苏州大学,现为苏州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法理学硕士点负责人,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理事、江苏省法理学宪法学会副总干事。 【注释】 [1]译林出版社2009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3061.html -
了解详情
经济社会形态的差别在于,德国对内施行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对外奉守贸易保护主义,而中国对内施行有限度的自由主义改革,对外推进以接轨为标帜的甚至更具自由主义色彩的 憧憬。而且,拆迁户甚至打出了祖国万岁和拥护宪法的横幅,说明作为普通人的中国公民对于民主政治和共和德性的理解、渴求与护卫的冲动,早已远远超出公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916.html -
了解详情
挑战(详见Goldman ,2005;OBrien Li,2006)」时,裴宜理基于对中国权利观念的历史检视对当下美国盛行的权利解释模式提出了质疑,并提出了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9]刘艳梅,2006,《房产私有者群体的维权与中国公民社会的建构》,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鲁道夫。冯。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505.html -
了解详情
以公民维权和产业确权为特征的法治推导模式,已然并正在担当着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动装置。至于罗尔斯式的自由与平等的个人在公正条件下进行社会合作的 见页97-98。 [16] 例如,如论者所言,从1945年到1978年,中国法律的主流意识形态包括五个主义,即法律虚无主义、法学教条主义、法律经验主义、法律工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851.html -
了解详情
“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法规界定中抽取其“同位素”,将民间组织理解为: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从事非营利活动的社会组织。其中,“自愿”意为“不被强迫地 统一、安全和民族的团结,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其他组织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违背社会道德风尚。社会团体不得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之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72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