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各个机关、事业单位上行下效,一味迎合此项政策。基于“政治影响法律”的原理,人民法院也不例外。但是法院,作为国家的审判机关,这严重违背法院独立审判的 要保障当事人能够自由真实地表达意志,就必须在调解程序中坚持调解自愿的原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规定了当事人有启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7034.html -
了解详情
【正文】 引言 2004年11月1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对委托调解制度的创设,标志着最具制度建设价值的司法 %的经济增长会带动1.6%的案件增长。[4]尽管2003-2008年有关全国法院一审民事收案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数据不能严格的与这一研究结论相吻合,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4254.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第14条明确规定:下列民事案件,人民法院在开庭审理时应当先行调解:(1)婚姻家庭纠纷和继承纠纷;(2)劳务合同纠纷;( 要求或者同意对方提出的某些要求。保密原则一方面要求调解人不得把这些信息告知委托其调解的法院,另一方面也要求调解人不得把这些信息泄露给其他人。调解人不得向法院告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70.html -
了解详情
的,立法没有对自愿和合法作出明确的界定。为此,2004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试图解决这一问题 属于可撤销的合同,一方乘人之危所订立的合同属于可撤销的合同。 我国《民事诉讼法》对当事人主体资格、正当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诉讼代表人、法院主管与管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29.html -
了解详情
尝试又在各地法院纷纷展开。 从以上三个程序制度的变革过程可以窥见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的典型历程:法官在总结审判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对实践 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2001)、《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2003)、《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2004)等等,都是建立在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09.html -
了解详情
的动因所在,如银川贺兰法院2007年和2008年两次与县司法局联手设立委托调解示范点的背景是,2007年以来,贺兰县法院受理的各类案件平均涨幅达50%以上。 年,第44-45页。 [5]杨润时主编:《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第46页。 [6]郭士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591.html -
了解详情
机关,依法行政是对被告的基本要求,被告无权处分其行政职权。同时,人民法院作为司法机关,在审查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时,只能以事实为根据,以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1}杨润时主编:《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司法解 释的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 {22}赵旭东:理性看待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605.html -
了解详情
目标不一致。 第五,与追求高效的司法终极目标相悖。公正与效率是21世纪人民法院的工作主题,是当代诉讼模式的价值取向,允许当事人随意反悔,自然会增加审案 限制当事人行使反悔权。防止当事人滥用反悔权,不允许当事人反悔,这是我们在进行民事调解时应坚持的一个原则,它对维护审判权威及提高诉讼效率有着深远的意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408.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对程序的选择权。(3)2004年11月1日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04)12号,以下简称规定) 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确认和解协议制作调解书。也就是说,规定实施后,法院进行调解时不再要求事实清楚、分清是非,只要当事人之间直接、自行和解后由法院进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439.html -
了解详情
前提来评断人们行为的合法性,同时也是确立并稳定社会主义法律秩序的需要。 二、民事调解工作的几项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多元主体之间的交往频繁,各种 《民事诉讼机制的改革》一书,作者,载姜伟杨荣新人民法院出版社1998年版 3、《民事诉讼原理》作者杨荣馨第518页法律出版社2003年4月出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80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