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否的判决内容,但实际上这是不符合法律程序的做法,而且也是对当事人未能很好行使法律赋予权利的一种纵容,应予以纠正。[23]第二种做法认为根据我国 合同解除通知是否送达,因此也就无法认定合同是否已经解除。[18]233 值得研究的问题是前述我国司法实践中的诉讼外模式通知必须以诉讼外通知方式进行而不能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6450.html -
了解详情
我国合同法第九十六条对当事人行使合同解除权的程序做了明确的规定,当约定解除或法定解除的条件成就,一方当事人主张解除合同的,应当通知对方。不必与对方协商 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10月版。 [6]参见张用江、汪少鹏:《关于合同解除的几个问题》,《中国法学》1998年第3期。 [7]参见王利明:《合同法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159.html -
了解详情
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五条规定。 二、案件的分析 回归本案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李某提起合同解除权的确权之 法定解除权时,则有可能被法院或仲裁机构认定为不存在,而形成权的法理在于,其行使并不需要经过司法程序的确认,否则,就不是一个单方法律行为的问题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703.html -
了解详情
《解释》规定,当事人对垫资利息计算标准的约定不能超过国家法定基准利率;如超出,对超出部分不予保护。 四、关于合同解除问题 根据《合同法》规定,合同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按约定的程序得到确定,从而避免可能出现的工程造价纠纷。 六、关于黑白合同的问题 在建设工程中,签订中标合同前后,当事人往往就同一工程项目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857.html -
了解详情
传统民法中并没有这种制度。能否将其归入到授权一方当事人的规范当中,仍存在疑问,有待进一步研究。[21] (5)关于合同解除权的规范(第94条)。合同订立 基本的线索,这就是自治与管制。自治与管制的关系既是民法中最基本的问题,同时也是法治建设乃至国家治理中的永恒课题。无论是国家治理还是法治建设,民法作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2325.html -
了解详情
方面发表一些个人见解,并对有关法律条文的完善提出一点建议。关键字:合同解除,溯及力,主题,程序一、关于合同解除是否具有朔及力的问题合同解除有无溯及力是合同解除制度 ,不利维护交易安全。因此,该情况下,也不应具有溯及力。(4)长期购销合同是否具有溯及力,应视情况而定。如果其标的物可不分,原则上具有溯及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330.html -
了解详情
,应经过30天预告期,此期间系预留用人单位充裕的时间,完成替代工作,即启动招聘、雇佣等程序以寻找该辞职雇员的岗位替代者。未满30天预告期,劳动者 的限制,有助于维护用人单位的正当权益。关于预告期的问题,劳动者以书面形式向用人单位提交辞职申请,以该解除劳动合同意思表示到达用人单位为始点,往后计算30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42685.html -
了解详情
两条原则,一是要保证公平,二是要有所限制。《保险法》对于保险人行使合同解除权的方式、保险人合同解除权的消灭等问题未作规定,可以适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 合同解除权的消灭也可以比照《合同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关于合同解除权消灭的原因,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相关立法都将其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即期间届满、催告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9853.html -
了解详情
,在此情形下,由于企业末经过法定清算程序,企业法人资格并未真正消灭,其民事主体资格及诉讼主体资格仍应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被吊销后其民事诉讼地位 的转售成本。(十二)合同解除后,当事人能否主张可得利益损失处理该问题的原则与违约金一致。如果因一方违约而导致合同解除,当事人之间未就损失赔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3095.html -
了解详情
为理论界及实务界所关注。我国合同法所规定的合同解除包括协议解除和法定解除。在协议解除情况下,解除条件及赔偿问题双方当事人可自由协议约定。但在法定解除 是指根本违约行为。 二、合同解除程序 (一)合同解除权的行使主体 对于约定解除而言,享有解除合同权利的主体,应当根据合同约定做出相应的判断。对于法定解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239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