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录、送达笔录、宣判笔录、调查笔录、评议笔录等。 (一)笔录的一般特征 刑事诉讼中的常见笔录,一般都具有如下特征: 1.笔录由法定机关根据法律规定, ,一般都会在现场勘查笔录中加以说明,没有注明提取而单独制作提取笔录的,可以判决书中现场勘查笔录部分尾部加以说明。 (4)指认笔录的证据分类。指认笔录一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4968.html -
了解详情
胡某犯非法拘禁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胡某上诉,二审法院以原审法院庭审合议庭组成人员与判决书署名的合议庭组成人员不一致,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 诉讼尚未终结,即可以就司法行为请求赔偿,并启动国家赔偿程序,则势必会造成刑事诉讼程序与国家赔偿程序并存的混乱局面。对此司法解释的用意,最高人民法院赔偿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3125.html -
了解详情
月上海市检察院、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市公安局、上海市司法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合适成年人参与刑事诉讼的规定》 (以下简称《规定》),对合适成年人的定义、任职条件、 成年人身份参加庭审。在二审中,检察机关发现王某的父亲与两位姐姐分别以法定代理人和合适成年人身份参与一审庭审,并在一审判决书上明确记载。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4302.html -
了解详情
的第三人,被告既为刑事诉讼的主体之一,自不具有证人资格,共同被告人是不能作为证人询问的。例如:德国帝国法院早在1882年的一份判决书中,就曾经完全禁止被告人与 检举他人犯罪的重大立功表现,遂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刘某死刑。宣判后,刘某提出上诉。二审法院以事实不清为由,将该案发回重审。经重审,查明刘某确无检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1012.html -
了解详情
主观真实在诉讼程序上具有不可更改性。笔者认为,若坚持此学说,在我国二审、再审、死刑复核审进行全面事实审时,在事实认定上坚持有错必纠就失去了理论根据。 上说,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实际上是刑事诉讼的客观标准。 不过笔者认为它不是一个客观标准。在判案中在判决书中反映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是法官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663.html -
了解详情
。[03] 抨击的攻势还指向了该案的辩护律师田文昌。田律师的中国律师协会刑事辩护委员会主任、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主任身份以及早前的中国政法大学的教师身份 的预期效果,没有发挥刑事诉讼的应有功能。之所以出现这种结果,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二审法院判决书没有充分阐释其之所以如此改判所依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164.html -
了解详情
十三条规定: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当庭宣告判决的,应当在五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定期宣告判决的,应当在宣告后立即将 前程序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7. [2]陈光中.外国刑事诉讼程序比较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86.13. [3]宋英辉,吴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3202.html -
了解详情
又是属于公开审理的范围,如果严格按照公开与不公开范围的规定适用法律,无法实现刑事诉讼应有的价值目标,导致法律适用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不能够统一。 在回答 不愿意为其他人知晓的事项等可以从公开内容中隐去,另有19.3%的刑事法官认为判决书是否公开应该由当事人决定。 第二,对于庭审中出现当事人隐私与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043.html -
了解详情
,同样地难以进行监督和提出抗诉。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几个问题:1、二审判决书、裁定书的送达方式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2、无权监督的基层检察院收到了 。这样有助于包括审判监督在内刑事诉讼法律监督走上正规化、专门化、规范化的轨道。 3、明确法律文书的送达方式。对于刑事上诉案件,二审人民法院如果裁决维持原判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599.html -
了解详情
,同样地难以进行监督和提出抗诉。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几个问题:1、二审判决书、裁定书的送达方式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2、无权监督的基层检察院收到了 ”。这样有助于包括审判监督在内刑事诉讼法律监督走上正规化、专门化、规范化的轨道。3、明确法律文书的送达方式。对于刑事上诉案件,二审人民法院如果裁决维持原判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04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