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的立案范围规定 第一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下列纠纷,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依法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受理: (一) 合法权益被劳动者侵犯如侵犯商业秘密或者职务侵权等,用人单位也是需要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的,所以个人认为从公平角度不应该使用人单位的诉权在立法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829.html -
了解详情
可能遇到的问题,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途径和对策。 [关键词] 劳动关系 劳动争议案件 程序机制 劳动关系不同于一般的民事关系,在签订劳动合同之时,用人单位 争议的排斥,何况第一条解释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纠纷已包含有合同内容(包括公积金)没有得到履行引起争议,人民法院应当受理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163.html -
了解详情
更好的用人单位;或在用人单位不顺意就随意更换用人单位,而不顾原劳动合同的权力义务的约束。另外劳动者为寻求自身劳务关系的稳定性,与用人单位在 解除劳动关系,促进人力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维护社会和谐。 六、劳动争议纠纷解决机制设想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企业正在逐步转型、改制;同时,随着劳动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698.html -
了解详情
;法院及其程序的繁简分流使得案件审理和司法资源的利用相对井然有序;劳动纠纷等专门化纠纷解决机制运行正常;商事法院等特别法院可以满足当事人的特殊需要。特别是 或克服ADR的弊端,避免使其成为恃强凌弱的工具和恶意规避法律的途径。 临时性纠纷解决机制以及自力救济和私力救济。与上述制度化的ADR相对,当代社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048.html -
了解详情
;法院及其程序的繁简分流使得案件审理和司法资源的利用相对井然有序;劳动纠纷等专门化纠纷解决机制运行正常;商事法院等特别法院可以满足当事人的特殊需要。特别是 或克服ADR的弊端,避免使其成为恃强凌弱的工具和恶意规避法律的途径。 临时性纠纷解决机制以及自力救济和私力救济。与上述制度化的ADR相对,当代社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045.html -
了解详情
的解决。1996年10月,总统签署了《行政争议解决法》,允许行政部门利用ADR解决其合同纠纷,承诺政府机构遵守仲裁协议的约束。1998年10月30日,总统 的基础上,引进、建立和完善税务争议ADR,使传统纠纷解决途径与现代纠纷解决途径相结合,在税务争议解决过程中,兼顾效率与公平,有效提高税法执法和守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426.html -
了解详情
保护。应通过立法途径来完善此种情况,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范围、原则和标准,弥被立法的立足,减少劳动争议。 (四)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后涉及房改房 随时要求劳动者腾退承租的住房。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后,因房改房引起的纠纷可由双方共同协商解决,也可以申请房地产仲裁机构仲裁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948.html -
了解详情
。按照我国法律法规的规定,适用劳动仲裁前置程序的劳动争议案件只有四种:劳动合同纠纷、集体劳动合同纠纷、事实劳动关系争议、劳动保险纠纷。而劳务(雇佣)合同 通过达成仲裁协议,选择通过仲裁途径解决争议。劳动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对仲裁裁决不服的不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对既没有书面劳动合同,又达不成仲裁协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926.html -
了解详情
超过合同约定期限,建设单位仍不偿还的,当事人可通过仲裁或司法等途径解决。政府投资工程一律不得要求施工企业带资建设。对在政府投资项目中带资施工的企业,银行 和开发企业另行组成一个项目公司,因此不能承担有限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联营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9条规定:“联营体是合伙经营组织的,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20569.html -
了解详情
稳定事件的发生。在全社会树立劳动合同的法律意识,使劳动关系的双方都能严格履行劳动合同,减少劳动合同纠纷的发生,使劳动关系逐步走向和谐稳定的轨道。 解雇、就业歧视、工资、工时、工作条件以及劳动合同的变更等人民法院难以通过司法强制手段解决的难题,建议建立健全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调解机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659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