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可以判处死刑,但根据刑法第387条规定:“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索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情节严重的,对 ,一般不宜作为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这一规定,对于司法机关在审理单位犯罪案件中正确地认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在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0210.html -
了解详情
条并未禁止追究自然人的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的其他相关条文规定,在自然人可能成为犯罪主体的情况下,应当追究自然人的刑事责任。[10]从司法解释的规定来看, 对此,1999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规定: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犯罪的个人私分的,依照刑法有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924.html -
了解详情
条并未禁止追究自然人的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的其他相关条文规定,在自然人可能成为犯罪主体的情况下,应当追究自然人的刑事责任。[10]从司法解释的规定来看, 对此,1999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规定: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犯罪的个人私分的,依照刑法有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919.html -
了解详情
作出相应的反应。基于此,西方各主要国家相继在立法及司法实践中对法人犯罪做出了有关规定。 英国于1842年伯明翰与格劳赛斯特案(Birminghham & 独立法人资格,与其投资人对其民事债务承担无限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在第一条里规定:刑法第三十条规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551.html -
了解详情
私营公司为个人,显然违背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 (2)以所有制形式来作为认定犯罪主体的标准,不符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则。刑法并未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的责任 犯罪。因此,我们可借鉴最高人民法院1999年6月8日通过的《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规定。该解释规定:①刑法第三十条规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381.html -
了解详情
社会的结果的主观心理状态。这种主观心理状态必然涉及认识与意志的因素。那么,单位(法人)是否具备这种认识和意志能力? 一种观点认为,主观罪过是人类所 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的最高刑是5年有期徒刑。 关于对单位成员的处罚,《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是否区分主犯、从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328.html -
了解详情
走私货物、物品、走私运输工具和违法所得。该规定第一次确定了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在法定情形下承担刑事责任的可能,从而使刑事主体由自然人 责任人员之间不是当然的主、从犯关系,或者主从关系不明显,但是除此之外,对那些单位犯罪案件主从关系清楚,且区分主、从犯有利于量刑均衡的,应当分清主、从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041.html -
了解详情
走私货物、物品、走私运输工具和违法所得。该规定第一次确定了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在法定情形下承担刑事责任的可能,从而使刑事主体由自然人 责任人员之间不是当然的主、从犯关系,或者主从关系不明显,但是除此之外,对那些单位犯罪案件主从关系清楚,且区分主、从犯有利于量刑均衡的,应当分清主、从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330.html -
了解详情
年版,第204一205页。 [2]主要表现是,被处罚的单位犯罪案件极少,尽管单位犯罪的条文占了现行刑法分则条文的1 /3,但司法实践中, 责任》,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538一541页。 [14]参见黎宏:《单位刑事责任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70页以下。 [15]有的研究者认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400.html -
了解详情
则势必影响国家机关的正常职能活动,并最终损害国家自身的利益;正是由于把国家机关作为犯罪主体,具有不可操作性,因此,中国自从1987年公布实施的《海关法》确立国家机关可以 是一致的,但对如何确定被告人的认识则分歧较大。一种观点认为,单位犯罪案件中被告人的确定因刑法对刑罚制度规定的不同而不同。即在双罚制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86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