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双方通过对话和协商,谋求以审判以外的方式来解决刑事责任问题。刑事和解的结果就是控辩双方找到了刑事责任问题的替代解决方案,国家追诉机关放弃追诉。{1}私了是指 协商程序应当适用于包括死刑案件在内所有的刑事案件。对于控辩协商程序的制度设置,已有学者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在此不赘。 笔者欲强调的是,如何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4832.html -
了解详情
不大的情形,还可以依法不认为是犯罪。 共同犯罪案件,被害人与部分被告人达成和解协议的,可以依法对该部分被告人从宽处罚,但是,必须考虑被告人在共同犯罪中 ,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对被告人从宽处罚。基于此,在裁判文书中自然应当对双方当事人已达成和解作出相应的叙述。具体而言,在裁判文书的裁判理由部分,可以采用如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5246.html -
了解详情
许多人看来,中国的法官似乎从来就不缺乏调解艺术。因为几千年的司法传统皆已印证中国的法官素来注重调解。这种见解看似在理,但却不免过于乐观。实际上,司法 等方面的知识,以高度的责任感去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尽最大努力去促成当事双方的和解。[7]这种经验的累积与知识的整合,决定了法官的调解艺术不可能做到一蹴而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4712.html -
了解详情
上这正是为了保证人人平等地享有路权,否则就是事实上的不平等。 (二)刑事和解与国家追诉主义 世界绝大部分国家都实行国家追诉主义,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除 的严肃性,且可能导致赔偿的不公平。事实上,前文已述,双方当事人和解的只是民事部分,民事部分的和解影响了刑事部分,之所以可能不予追诉或者从轻、减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7552.html -
了解详情
和解;理论基础;现实路径 【写作年份】2009年 【正文】 当前,刑事和解[1]已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之一,许多人主张应当通过立法构建符合我国司法实际 了司法资源,应当驳回反悔请求;如果被害人仅对赔偿数额反悔,由于刑事和解协议是在双方自愿、平等协商的情况下达成的,此时,被害人应当遵守协议的约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571.html -
了解详情
主持刑事和解则要充分了解和考虑被调解者的意愿,主持者的意志不能强加给双方,和解的双方也不受主持者的监督。检察机关在履行监督职能时,好比是体育运动中负责 刑事和解也是对人民法院依法行使审判权的一种督促,这意味着即使被告人与被害人已于庭审前达成和解协议,法院仍不应放松对案件事实的调查,更不能认为既然和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285.html -
了解详情
机关,由于职责所限,都不适宜过于主动地主张调解,而由被害人和加害人双方自行协商达成和解协议更为适宜。公、检、法机关的主要职责在于监督和审查和解过程和 权利,承认被告人在诉讼中的主体地位的理念几乎成为现代刑事诉讼制度的标志性理念,已被世界各国的刑事诉讼制度所接受。 在被告人的主体地位被强调和关注的同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969.html -
了解详情
一定的规则。行为人对这些规则从小就熟习,不问理由而认为是当然的长期的教育已把外在的规则化成了内在的习惯。 在这种文化环境中,犯罪者往往重视个体与周围 适用于给被害人造成精神损害的案件,如侮辱、毁损名誉等。 在程序处理上,双方达成和解协议的,可以作为从轻、减轻或判处缓刑、免予刑事处罚的依据。 结语: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585.html -
了解详情
范围的扩大化,只在侦查阶段和起诉阶段通过做出撤销案件,不起诉的决定已不能适应刑事和解的发展。进入审判阶段的案件会越来越多,对于被告人来说,量刑比 都会因接受协议而获得从轻处罚。[13]检察机关在认可了被告人和被害人的和解协议后,就要将双方当事人达成的真实意思在审判阶段向审判人员提出来,让审判人员知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119.html -
了解详情
是指被害人与加害人在检察官主持下,通过加害人向被害人认罪悔过,征求被害人谅解,双方达成和解协议之后,由检察院做出相对不起诉决定。这样,既体现出刑事和解制度 对不起诉案件行使申诉权和起诉权时,发现受案检察机关在做出不起诉决定之前已征求上级检察机关的意见。如若被害人再向上级检察机关申诉,实则毫无意义。而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71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