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人具有完全履约能力,但自始至终无任何履约行为,而仅仅让对方当事人单方履行合同,从而占有对方财物,毫无疑问应认定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如果行为人有完全履约 使相对人继续履行,从而占有对方财物,则应认定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而构成合同诈骗罪。其次,如果行为人有部分履约能力,但行为人自始至终无任何履约行为,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860.html -
了解详情
抱听之任之、漠不关心的态度。笔者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仅表明行为人不愿意积极履行合同,不能说明行为人有骗取对方财物的目的,此时只能引出两种民事法律后果: 。2001.812页⑦张明楷。刑法学。法律出版社。1997.686页⑧肖中华。合同诈骗罪的认定与处罚。载《刑事司法指南》。法律出版社。2000.第三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773.html -
了解详情
。上述前一种观点的持有者所列举的所谓间接故意的情形,行为人实际上只是对合同的履行与否采取漠不关心、听之任之的态度,而并非对非法占有他人财物导致他人财物 ,来推断行为人必然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 (二)“故意”之内容差异 在合同诈骗罪中,行为人必须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有无此种目的,是区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40.html -
了解详情
完全可以容纳形形色色的诈骗犯罪行为。但是,鉴于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初创阶段,“合同诈骗对于社会主义市场交易秩序和竞争秩序造成了极大的妨害”。故而修订后的刑法 相对人继续履行,从而占有对方财物,则应认定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而构成合同诈骗罪。其次,如果行为人有部分履约能力,但行为人自始至终无任何履约行为,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09.html -
了解详情
处罚单位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现行刑法总结司法实践经验,规定合同诈骗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凡年满16周岁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非法占有目的。 认定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财物的目的,要根据行为人签订、履行合同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具体来说,如果行为人有意隐瞒、掩盖自己的真实身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84.html -
了解详情
,进而骗取对方的财物。然而,本案被告人与公司并没有签订形式上更有约束力的书面合同,在交易时采取的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即钱货两清的方式,合同 犯罪的一个环节,不能涵盖被告人的全部犯罪行为,因此不能认定为合同诈骗罪,而应以诈骗罪论处。 (第1264号案例) 承运人预谋非法占有被承运货物,在履行承运合同过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0639.html -
了解详情
规则,为商品交换提供了基本的行为模式。因此,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合同法律制度是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基本保证。但近年来,一些不法之徒无视国家的法律, 的经济损失,说明其主观上具有骗取财物的故意。对于这种人,一般就以合同诈骗罪论处。但是,应当指出,对于那些不得已外出躲债,或者在双方谈判中百般辩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49538.html -
了解详情
事实,骗取被害人信任,其表现形式主要为: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没有能力 诈骗罪 。只有在认定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又实施欺诈行为,才可以认定其构成合同诈骗罪。那么如何认定行为人的主观要件,也就是说如何认定其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9941.html -
了解详情
事实,骗取被害人信任,其表现形式主要为: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没有能力 诈骗罪 。只有在认定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又实施欺诈行为,才可以认定其构成合同诈骗罪。那么如何认定行为人的主观要件,也就是说如何认定其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9573.html -
了解详情
规则,为商品交换提供了基本的行为模式。因此,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合同法律制度是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基本保证。但近年来,一些不法之徒无视国家的法律, 的经济损失,说明其主观上具有骗取财物的故意。对于这种人,一般就以合同诈骗罪论处。但是,应当指出,对于那些不得已外出躲债,或者在双方谈判中百般辩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026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