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管辖权来源及仲裁庭设立基础的并非是当事人根据国内法所订立的仲裁协议,而是直接根据国际法原则与规则所订立的作为国际法渊源的国际条约或协定。这些国际条约、 成立:首先,以国际法为仲裁程序法作出的无国籍仲裁裁决并非不可根据《纽约公约》得到执行;其次,国际法主体与私人主体签订仲裁协议的行为某种程度上的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1219.html -
了解详情
进行仲裁,并对自己的管辖权作出决定,并能决定仲裁协议或者包括此协议在内的合同是否存在或有无效力,但应受仲裁地法所规定的以后的司法监督。1985年 不存在,并不导致仲裁员无权审理案件。1968年的第1526号裁决明确接受了仲裁协议的独立性原则,该裁决认为,无论是分别订立的还是包含在它所适用的法律文件中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518.html -
了解详情
第三人。[12]应该说,这种逻辑注意到了仲裁协议效力扩张与仲裁第三人之间的共同之处均是仲裁中意思自治原则的例外规则,但若将二者等同起来,则难免 根本无需征求该第三人的意见。换言之,该第三人的意思表示对于法院行使管辖权无任何实质影响。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46.html -
了解详情
第三人不是合资合同的当事人,合资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对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又无证据表明有关各方曾达成了有效仲裁协议,因此,裁定驳回被告何宗奎、章富成 纠缠在一起的情况下,有些法院适用了衡平法上的禁反言原则来禁止仲裁协议签字人规避其和非签字人之间的仲裁。[23] 第二种情况就是我们这里讨论的,在多方当事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30.html -
了解详情
仲裁不同,仲裁法实施前的国内仲裁仍然无须仲裁协议,国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地域管辖和级别管辖原则行使仲裁管辖权,当事人对仲裁内容不服的,可重新向人民法院起诉[3].因此 委员会或法院作出裁定,一方请求法院作出裁定的,由法院裁定。台湾仲裁法并无审查仲裁协议有效性的直接规定,但该法第30条第6款及40条第2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002.html -
了解详情
中约定的仲裁机构从严认定从而否定仲裁协议的效力。而仲裁实务界虽对司法对仲裁协议效力认定的司法监督的正当性并无异议,但从自身生存发展的角度出发,认为司法应 有从严的一面,但从宽仍是其主要标准。《仲裁解释》在认定仲裁协议中约定的仲裁机构方面主要采取从宽原则的做法与仲裁协议的契约性本质是相吻合的,与世界各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190.html -
了解详情
“国际惯常做法”,但我国仲裁法对此却没有规定。对此的有关说明和以及相关法律对此并无涉及,这显然并非某种立法技术上的问题,而是立法思想的作用。因此,应对有关 带有明显的国家强制性干预色彩,这种相似于向法院起诉的要求是不符合“仲裁协议”所应体现的自治原则的。因此,至少是对临时仲裁的选择,必须具有完备的仲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37.html -
了解详情
仲裁不同,仲裁法实施前的国内仲裁仍然无须仲裁协议,国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地域管辖和级别管辖原则行使仲裁管辖权,当事人对仲裁内容不服的,可重新向人民法院起诉[3].因此 委员会或法院作出裁定,一方请求法院作出裁定的,由法院裁定。台湾仲裁法并无审查仲裁协议有效性的直接规定,但该法第30条第6款及40条第2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49.html -
了解详情
行使、仲裁裁决的执行等均可能产生非仲裁协议的订立者——仲裁第三人。一般认为,仲裁第三人是指与仲裁协议当事人之间无原始缔约或继受关系或以其他方式 更容易与社会规范产生冲突,从而大大增加法律的执行成本,违反了效益原则。[11] 另外此种观点造成了仲裁协议当事人与第三人的不公平。允许第三人自由选择是否参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88.html -
了解详情
的,在尚未确定仲裁协议是否有效的情形下,仲裁机构何以确定主合同的准据法?随着仲裁协议独立性(Severability of Arbitration Agreement )原则的确立,这种“主从关系说”已被当代仲裁立法所摈弃。即使是传统做法的集大成者英国也顺应了时代潮流,以立法方式接受了仲裁协议独立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67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