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法院对申请再审的合法审查还包括是否遵守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法定期间、是否对法律所准许的法院裁判提起再审、再审当事人是否是适格、 诉讼法(一)(M).台北:三民书局印行,1996:426430。 {2}法国新民事诉讼法典(M).罗结珍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120。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940.html -
了解详情
问题,在公司内部诉讼中如何界定公司法人机关成员的当事人地位就是其中之一。我国民诉法规定,法人、公民、其他组织可以作为当事人,但是《民事诉讼法》以及《公司法》 当事人地位上,深入地讲它涉及到民事诉讼的当事人适格理论。按照诉讼程序的阶段不同,当事人可以分为程序当事人、适格或正当当事人。在审查起诉阶段,应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498.html -
了解详情
,MacmillanandCo.Limited,1930,pp175.[5]参见邱联恭:《仲裁制度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及机能》,载《商会月刊》,1995(11)。[6]参见[ 内涵或功能,而诉讼要件中的当事人适格和诉的利益等更多涉及诉权的实体内涵。[12]参见江伟主编:《中国民事诉讼法专论》,86-87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234.html -
了解详情
等,无法得到有效保护。我国民事诉讼法关于正当当事人的规定被认为是构建公益诉讼制度的最大制度障碍。如前所述,我国当事人适格制度奉行的“直接利害关系人”原则在维护公共 ,故司法救助不能仅限于立案阶段,而应周延于整个诉讼过程。 分析了现行司法救助实施中的不足,我们可以看到,要建立和谐社会,真正维护弱势群体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7684.html -
了解详情
其权利诉追变难,而对其权利诉追变易。日本后来修改民事诉讼法,概括承认非法人团体的当事人能力,主要考虑是承认非法人团体有被告能力,有利于保护交易第三人 。既然肯定其有被告能力,依公平正义观念,也应当承认其原告能力。 业主委员会在物业服务纠纷中的当事人适格问题 就某特定诉讼能以自己名义为原告或者被告的一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009.html -
了解详情
等,无法得到有效保护。我国民事诉讼法关于正当当事人的规定被认为是构建公益诉讼制度的最大制度障碍。如前所述,我国当事人适格制度奉行的直接利害关系人原则在维护公共利益 ,故司法救助不能仅限于立案阶段,而应周延于整个诉讼过程。 分析了现行司法救助实施中的不足,我们可以看到,要建立和谐社会,真正维护弱势群体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3161.html -
了解详情
权益等,无法得到有效保护。我国民事诉讼法关于正当当事人的规定被认为是构建公益诉讼制度的最大制度障碍。如前所述,我国当事人适格制度奉行的直接利害关系人原则在维护公共 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明确了举证责任倒置的八种情形。并且鉴于证明责任在审判实践中的复杂性,《若干规定》第七条还明确了依据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3133.html -
了解详情
但是却未深入研究,应该说,当事人适格问题是世界各国民事诉讼法中所共同面临的司法实践问题。美国民事诉讼规则专门对当事人适格问题做出规定。根据该规则的 研究,才能够查清楚,在没有查清楚以前诉讼程序照样进行,事实上已经承认他是当事人。法院审理案件时依法通知被告应诉,是为了查清案件事实真相,分清责任,被告出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68.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诉讼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所具有的基本特点,在我国民事诉讼理论体系中均存在。我国民事诉讼理论和民事诉讼法中尽管也有辩论原则和处分原则,但和原苏联 理论体系先天具有其不完整性。例如,我国民事诉讼理论中虽然有当事人的概念,但却没有当事人适格(正当当事人)的理论作为其概念的存在基础,在理论上没有解决判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361.html -
了解详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诉讼程序 通则(草案)》。该《通则》规定,最高人民检察署认为最高人民法院的确定判决,确有重大错误时,须向最 高人民法院提起抗诉,请于再审。随着 诉权的理论、诉讼法 律关系理论、诉的变化、分类和种类等等都予以保留,筛掉了大陆法系民事诉讼理论中认为比较晦涩 的理论板块,如当事人适格理论、既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3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