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替代性的非刑罚处罚方式中最为符合刑法谦抑性理念的当首推刑事和解制度。从对务虚性的刑事理念的刑法谦抑性的倡导到具有务实性的刑事 罪刑法定原则司法化的具体体现之一, 同时也是刑法谦抑性在刑事司法程序或者说在刑事司法制度层面的最好诠释。 __________ 参考文献 [ 1 ] 西原春夫. 刑法的根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070.html -
了解详情
,应选择以审查起诉程序为平台、不起诉制度为载体构建,刑事和解不起诉制度是刑事和解的最佳模式。 现行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自诉案件和解,是当事人双方 《云南法学》2003年第1期; [2]郭小锋、李旺城著:《刑事和解不诉制度的倡导与研究》,见//www.chinalww.com/; [3]陈光中、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1876.html -
了解详情
此基础上,刑法的宽容度对市民危害国家、社会的行为的容忍度也逐渐提高,譬如,刑事自诉制度的出现,原来在刑法中被视为犯罪的行为逐渐转化为民事行为等。纵观刑法的 的轻罪撤案权呢?笔者认为在不排除某些干警怕麻烦的惰性思想外(相对不诉的程序比起诉要复杂的多),背后还有着一定的制度弊端作为支撑。那就是,不起诉案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813.html -
了解详情
调解,从法律规定的角度讲,其他的社会机构是不可能进入到公诉案件的诉讼程序中来的。至于人民调解组织、社区等其他社会机构,只是负责协助实现和解内容 刑事和解制度,但是绝大多数法院在实践中已经采取了刑事和解活动。如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制定了《关于刑事自诉及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和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2005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203.html -
了解详情
出狱后可能再次走上犯罪道路而被再次入狱的现实危险。这样,大大减少了诉讼程序成本和羁押成本,实现了司法资源的最大节约。 (四)有利于社会和谐 和谐 有的”;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着力于调解的“马锡五办案方式”备受推崇;现阶段,在刑事自诉和民事案件的办理中,人民法院依法通过调解平息矛盾、化解纷争;我国的人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127.html -
了解详情
的理论依据 我国没有严格的恢复性司法模式,只在刑事诉讼的部分程序和环节有间接的、近似性的表现,如刑事自诉案件的允许和解、撤诉,公诉案件轻微犯罪的不 事后的监控,对社会关系的是否修复进行考察,对被告人非真诚悔罪的,可以启动诉讼程序。 2、必须增强社区的参与力。恢复性司法的一个重要价值取向就是实现被告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1618.html -
了解详情
前提条件,即犯罪嫌疑人因经济困难没有聘请律师的、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被告人、自诉案件中的自诉人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另一类是不以经济困难为 的法律援助工作中可以利用的一支重要力量。(六)建立相关的程序性制裁机制在刑事诉讼程序范围内,程序性制裁是指针对参与诉讼的警察、检察官和法官违反法律所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508.html -
了解详情
案件法定证据要件的掌握,取证工作要到位,证实犯罪要有力。另一方面要严格按照办案程序规定,不能为了从快剥夺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更不能为了从快而采取刑讯 规定的不起诉,其对象仅限于不需要判处刑罚和免除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而刑事自诉案件中自诉人可以与可能判处有期徒刑的被告人进行和解,撤销起诉,法院在审理自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097.html -
了解详情
可以在刑事判决生效以后另行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对被告人执行死刑后,刑事诉讼程序已结束,附带民事诉讼提起的前提条件不存在了。另外,遗产继承人不是致害人,其作为 :(1)乙已经知道致害人是甲,乙同意公安部门主持的调解,而不再进行自诉、申诉、控诉等追诉致害人的行为,根据法律规定,民事当事人和解,请求权消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12.html -
了解详情
可以在刑事判决生效以后另行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对被告人执行死刑后,刑事诉讼程序已结束,附带民事诉讼提起的前提条件不存在了,另外,遗产继承人不是致害人,其作为 :(1)乙已经知道致害人是甲,乙同意公安部门主持的调解,而不再进行自诉、申诉、控诉等追诉致害人的行为,根据法律规定,民事当事人和解,请求权消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1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