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侦查监督、审判监督和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监督,可以发现并进而查处隐藏在司法不公背后的司法人员职务犯罪,从而促进追诉工作的开展,维护司法公正。正像周永 的理解又仅限于指控犯罪,那就难以理解刑事诉讼中为什么各国都不由侦查机关直接向法院起诉,而要在侦查和审判之间插入检察机关这个楔子,由检察机关向法院提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321.html -
了解详情
扣押财物不还的问题;刑讯逼供、打骂群众,造成人员伤亡或其他恶劣影响的问题;执法不公、徇私枉法,严重侵犯人民群众利益的问题;在治安、交通、消防、户政管理、外管 位进京上访的农民中,有401位农民在上访之前曾就申诉的问题到法院起诉过,其中法院不予立案的竟然占到了42.9%。[19](2)法官素质整体不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934.html -
了解详情
,则等于检察院支持了此方,这样就破坏了当事人双方的攻防平衡,就会造成司法不公,最高人民法院对此没有相应的司法解释。检察机关则认为,《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 原判决、裁定有错误,可以直接改判。对抗诉案件再审后,认为原判决裁定正确,应该怎么办?许多法院在实践中用驳回抗诉,维持原判,笔者认为,这中做法是错误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606.html -
了解详情
,都是属于诉讼上之司法救济程序,即当出现刑事、民事、行政诉讼活动可能造成司法不公时,应由检察机关依法提供司法救济。因此,诉讼监督的目的就是为了纠正诉讼中的 。实践中,公诉人在履行职责时,注重的往往是起诉主张是否被法院接受,指控证据是否被法院采信,法院是否作了有罪判决,这与审判监督所要履行的职责显然相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255.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二是该法第179条1款第(一)项规定的,当事人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可以提出申诉或申请再审,人民法院应当予以再审。据此,当事人为提起申诉或再审程序 在客观上尚未出现。比如,在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中,原告在起诉时还在治疗过程中,在法院的举证期限内,其提供了已发生的医疗费票据,从举证期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470.html -
了解详情
的案件,不同地区的法院、不同法官的判决结果却不一致,甚至大相径庭,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同案不同判,同罪不同罚,其实质是量刑不公、量刑不均衡。这种 量刑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刑事侦查中证据的收集偏重于定罪证据忽视量刑证据,审查起诉中偏重于犯罪事实的审查忽视量刑情节的审查,刑事案件的庭审调查、合议庭对案件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5510.html -
了解详情
处罚。但是显然,刑罚的必定性并不是审判工作自身能够决定的,它更多的是取决于侦查、起诉活动,以及判决后的执行 活动。如果对犯罪行为的侦查、起诉工作 素质和道德素养,切实做到案件审理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另一方面需要各级法院统一精神,摒弃量刑上的地方主义。 2、保证刑事审判效率的措施 第 一,建立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691.html -
了解详情
法官的提问或者保持沉默,或 者在侦查、起诉阶段由于种种原因而供认有罪,而在庭审中却当庭翻供,最终一旦被法院判决有罪,将因认罪态度不好而受到从重 。中国立法者在改革刑事庭审方式的当初,仅仅注意到审判人员讯问被告人可能造成程序不公,而没有预计到由公诉人首先 讯问被告人更加不公正。因为审判人员至少在理论上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164.html -
了解详情
的提问或者保持沉默,或者在 侦查、起诉阶段由于种种原因而供认有罪,而在庭审中却当庭翻供,最终一旦被法院判决有罪,将因认罪态度不好而受到 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89-390页。 要 解决公诉人强制讯问被告人引起的程序不公问题,根本途径是确认被告人在庭审过程中的沉默权,废除公诉人对被告人的强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163.html -
了解详情
对案件介入过深,否则会造成未审先决和审理不公。3 (三)开庭审理阶段的释明 案件庭审阶段既是法院行使审判权的重要阶段,又是当事人行事诉权的重要阶段, 的要求,令其补充陈述。如承租人在租赁房屋内洗澡时一氧化碳中毒身亡,其父母起诉出租人要求赔偿因租赁房屋不通风造成承租人洗澡时煤气中毒而死产生的丧葬费、死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83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