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已经依法订立且在本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继续履行。由于在《劳动法》调整下可以约定违约金,因此相关条款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仍然具有约束力;三、 解除。法定解除的依据有两个:一是法释[2001]14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解释》第十六条规定:劳动合同期满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5228.html -
了解详情
约定的其他赔偿费用。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关于辞职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31条规定: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中也指出: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既是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也是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解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3446.html -
了解详情
的工作任务尚未完成,任何一方解除劳动合同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按照《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承担赔偿责任。此后,各地为了适应劳动力市场 草案)》关于违约金制度的规定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草案允许用人单位设定违约金的事项太少,比如对享受特殊待遇的劳动者,不能设定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违约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1249.html -
了解详情
劳动合同,应当立即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六条:劳动合同期满后,劳动者仍在原用人单位工作,原 《劳动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行政处罚办法(劳部发[1994]532号)等规定查处。”《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第十条:用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9217.html -
了解详情
1月1日之前,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但不能取得经济补偿金。在《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之前,我国《劳动法》并未就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 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因此劳动者在2008年1月1日以后,因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1138.html -
了解详情
损失。这里损失如何界定,原劳动部《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第六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对原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 8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条规定:"劳动者因履行劳动力派遣合同产生劳动争议而起诉,派遣单位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2487.html -
了解详情
支付,主要是在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的有关规定, 迫使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下发生的,依据《劳动法》、《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 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 生严重困难或者其他情形出现,确需裁减人员的,应当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 者全体职_丁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1423.html -
了解详情
属于特别法与一般法关系。对于劳动合同法没有规定而民事合同法有规定的事项,在不违反劳动法基本原则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适用民事合同法的规定。[6]而从劳动关系 抗辩权,也不应视为放弃即时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在出现用人单位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工资给付义务的情形时,依《合同法》的规定,劳动者在行使不安抗辩权之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7895.html -
了解详情
相同。注意:在劳动合同中违反劳动法规定的条款是无效的。关于劳动合同的解除,要准确记忆具体法条的规定。劳动合同的纠纷处理问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与“违反 考查的最多,即银行业法(其有《商业银行法》与《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和劳动法。究其原因:第一,银行业法是新法,且在2004年我国整个银行业的监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6198.html -
了解详情
试用期内,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有权随时与对方解除合同。这一理解与法律规定相悖,从法律规定的本意来看,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不是一项对等的权利 自律组织,依靠企业自律组织规范企业行为。如企业家协会等组织可以在自己的章程中要求各企业界自觉遵守劳动法关于试用期的有关规定。参考文献:[①]郭悦等《中国劳工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577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