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调解笔录。如果简单将当事人达成的协议记下,那不是调解,是当事人和解。还有些案 件,经过开庭审理后,有通过调解达成协议可能的,还可以根据当事人 到调解制度的重要性,在实践中未能正确认真对待。从多年的实践证明,成功的调解有利于彻底解决纠纷;有利于增强人民内部团结;有利于预防纠纷减少诉讼。如果法条中明确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8102.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仲裁。第十五条 达成调解协议后,一方当事人在协议约定期限内不履行调解协议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仲裁。第十六条 因支付 可以申请参加仲裁活动或者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通知其参加仲裁活动。第二十四条 当事人可以委托代理人参加仲裁活动。委托他人参加仲裁活动,应当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944.html -
了解详情
调解的含义 民事再审程序又称民事审判监督程序,它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对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不服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或者裁定提出的申诉, 过程中,往往是双方当事人在法官主持调解下达成调解协议,并在调解协议上签名予以认可后,法官再根据调解协议制作调解书。调解协议是具有相应民事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112.html -
了解详情
的限制,庭审中当事人一般很难达成调解协议。对于那些当庭没有宣判的案件,由于审限的限制,法官一般不主动建议和主持当事人进行庭后调解,这无疑限制了 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初次犯罪和轻微犯罪案件的犯罪人员和被害人及其家属,进行调解,促进和解,挽救了许多失足 青少年和初犯者,也为被害人及其家属挽回了经济损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519.html -
了解详情
的一种有效补充。 3、庭前调解。庭前调解指在诉讼程序启动后,开庭审理之前,由法院组织纠纷当事人进行和解,并促使当事人达成合意从而解决纷争的诉讼活动。庭 案件进行的先行处理程序,其显著特征是在法院的主持下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根据案情和实际情况达成调解协议或转入庭审程序,它能最大限度的促成和解,化解矛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192.html -
了解详情
调解工作取得优异的效果。但调解书等法律文书发生法律效力后,一部分当事人未按调解协议自动履行,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其中又有相当一部分义务人由于没有履行能力而难以执行, 只能请求法院作出裁判。债权人为了尽快收回借款,往往会作出让步,与借款人达成调解协议,这也让有些借款人假借还款之名,行无赖之实。这种没有任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0761.html -
了解详情
月十六届六中全会召开,明确提出完善行政复议制度,这些都为建立和全面推动复议调解制度提供了充分的政策依据。 2006年12月,国务院召开全国行政复议工作座谈会, 必要和有可能通过调解解决行政争议的,经征得当事人各方同意后,即可启动调解程序。 调解因下列情形而终止:一是调解时限内无法达成调解协议的;二是已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0744.html -
了解详情
称法院调解,是指诉讼的双方当事人在审判组织的主持下,对彼此争议的法律关系在自愿的基础上达成调解协议,然后由法院将调解协议的内容做成调解书以终结诉讼,了结 起到沟通、中介的作用;(2)在当事人对话陷入困境时帮助恢复对话;(3)提出调解方案供当事人讨论;(4)当事人达成协议后予以笔录和认可。[16]这远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4351.html -
了解详情
的期限,3个工作日内将调解时间、地点通知当事人;调解协议达成后3个工作日内制作行政复议调解书;整个调解制度规定仅仅有860字等,都说明了 君.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3}张璇.现代调解制度的价值考察[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2, (5). {4}王小红.论行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145.html -
了解详情
同意也可以在法院以外的场所进行。达成调解协议的,可以允许当事人撤诉,或者由人民法院经过审查后制作调解书。调解不成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审判。开庭前从事 行业惯例、村规民约、社区公约和当地善良风俗等行为规范,引导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18、在调解过程中当事人有隐瞒重要事实、提供虚假情况或者故意拖延时间等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18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