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素 范围性因素 文义 历史 内容性因素 体系 目的:一部法律多个目的利益衡量价值标准内在体系控制 控制性因素:合宪性因素 ④法律漏洞填补 花瓶和花盆的比喻漏洞的判断依 在于,对于那些被查获的行为人因非法持有数量较大的毒品,但没有足够证据证明其犯有其他毒品犯罪而设的罪名。相反,如果有足够证据证明被查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0046.html -
了解详情
包括一个行为,行为是否具有过程性应当依据一般社 会生活经验和行为侵害的合法权益结合考虑。以毒品犯罪为例,贩卖毒品时,以出售成 交为既遂;运输毒品时, 本身。[3](P44)第三,行为犯的基本构造,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行为犯的既遂 标准,从而准确量刑。既遂和未遂,对合法权益的侵犯程度不同,一般情况下量刑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8669.html -
了解详情
对确定犯罪嫌疑人不具有实质意义,一般不能认定为自动投案。 上述情形在毒品犯罪案件中较为多见。例如,公安机关设卡例行检查时发现某人神色慌张,形迹可疑,遂对其 ,并对如何认定如实交代身份进行了明确。以不如实供述身份是否影响定罪量刑为标准,如果犯罪嫌疑人供述的身份等情况与真实情况虽有差别,但不影响定罪量刑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7656.html -
了解详情
对确定犯罪嫌疑人不具有实质意义,一般不能认定为自动投案。 上述情形在毒品犯罪案件中较为多见。例如,公安机关设卡例行检查时发现某人神色慌张,形迹可疑,遂对其 ,并对如何认定如实交代身份进行了明确。以不如实供述身份是否影响定罪量刑为标准,如果犯罪嫌疑人供述的身份等情况与真实情况虽有差别,但不影响定罪量刑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7082.html -
了解详情
标准上采取接触说的合理性与必要性。除此之外,毒品犯罪中的既、未遂标准也只能从相应的刑事政策中寻找正当根据。比如,从刑法分则的用语习惯来看,贩卖 页。 (22)前引⑿,第529533页。 (23)参见赵秉志主编:《刑法学总论研究述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372页。 (24)参见储槐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197.html -
了解详情
属于法学家探讨的事情。[15]由此可见,李斯特并非是造成刑事政策与刑法教义学研究相分离的始作俑者,他只是遵奉当时主流的实证主义信条而已,真正的罪魁祸首是实证主义。 标准上采取接触说的合理性与必要性。除此之外,毒品犯罪中的既、未遂标准也只能从相应的刑事政策中寻找正当根据。比如,从刑法分则的用语习惯来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911.html -
了解详情
。如对结果加重犯,有人称为加重结果犯,有人称为结果加重构成。[4] 刑法学上研究加重因素,主要涉及加重因素是如何构成的,它包括哪些种类,对其应当如何命名。由于 划定可以有两个角度,在既遂标准形态中是与行为犯(含举动犯③)、危险犯相对应的犯罪形态;在定罪与量刑的运用中,犯罪结果(包括危险状态的潜在结果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182.html -
了解详情
这些犯罪行为,故为了减少检控方的证明压力(司法推定)而规定了该罪,这对形成惩治毒品犯罪的严密法网具有很大的意义。所以,在司法中必须给犯罪嫌疑人、 揭示。 对交谈客观性的诉求,意味着司法刑法学应该是致力于研究在刑事司法中如何解释刑法的学问。定罪与量刑都是刑法解释过程。刑法只有经过解释,才能通过定罪与量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4353.html -
了解详情
人家都没有碰过毒品,怎么认定?这里必须要说甲是运输毒品的正犯,你说他不构成犯罪怎么构成正犯?我刚才讲了不法犯罪、客观违法层面的正犯,然后乙是不是对他 是,我不知道大连是不是,假如说普常的作法是诈骗一千万就判无期徒刑,假如说量刑标准是这样子,那个保险诈骗呢,诈骗一千万,我再说多点,诈骗两千万,还定保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4004.html -
了解详情
如枪支)都具有相当的危险性,而来源不明的巨额财产显然不像枪支、弹药、毒品等物品一样具有极大的威胁性;[101]二是持有不明财产只是一个已经取得财产的客观 94]同注[14],张明楷书,第395页。 [95]参见周光权:《渎职犯罪疑难问题研究》,《人民检察》2011年第19期,第18页。 [96]参见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299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