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理由。 第二十二条用人 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不履行法定职责,或者违法行使职权,给劳动者或者用人单位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939.html -
了解详情
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在任何情况下,只要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就可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这一规定给予了劳动者极大 合同条款进行监督检察,及时对企业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予以纠正。另外,针对目前劳动执法力度不够的现状,建议适当增加劳动监察和仲裁机构的人员编制、设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142.html -
了解详情
以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违背对方真实意思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6、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 扣押劳动者档案或者其他物品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四、违法约定试用期的风险。第十九条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4063.html -
了解详情
《广东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有关规定。因此,被告公司的辞退行为没有法律依据,属于违法行为,应当支付当事人的相关补偿金。 4、加班费的主张如何诉求? 在离职之后 无明文禁止即允许的原则,此条赔偿金的规定应当具备朔及力,也就是说,如果用人单位违法解除了劳动合同,应当从员工入职时起计算年限,主张经济赔偿金。...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370.html -
了解详情
高的补偿要求,公司未同意三申诉人的要求。10月份,三申诉人分别提起了劳动仲裁,分别要求公司补发前两年的加班工资60000元(按照每月2500元计算 做出正确的判断,赔偿金适用于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适用于用人单位依法解除劳动合同,二者性质截然不同,不能同时适用。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25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236.html -
了解详情
,置身事外,以达到规避法律的目的。二是用非全日制用工替代全日制用工。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非全日制用工可以订立口头协议、且不用缴纳社会保险及不用支付经济补偿。 期限劳动合同。 (四)逼迫辞职并非总是奏效。 用人单位使用调岗、降低劳动报酬等手段,迫使劳动者主动提出辞职,目的无非有两个:一是违法解除劳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2055.html -
了解详情
要求.根据上述论证,文章开头的案例的解决方式较为明晰,即用人单位无权放弃剩余服务期的要求.如果用人单位随意放弃剩余服务期,那么将承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成曼丽,王全兴. 服务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61322.html -
了解详情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补签书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二是,承认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事实,但应承担违法解除劳动关系的双倍赔偿金。 尽管第一种思路才是立法的本意, 有效缓解现行制度对企业的过度束缚。 参考文献: [1]姜颖. 无固定期限合同被误读的法律分析[J]. 人民司法应用,2009( 5) . [2]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61050.html -
了解详情
内不作出处理的,人民法院可以直接受理当事人的起诉。因企业职工下岗引发的劳动争议,应由政府有关部门按照企业改制的有关政策规定统筹解决,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以暴力、威胁、监禁或其它妨害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或用人单位以欺诈及其它违法行为使劳动者被迫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32、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76343.html -
了解详情
合同。劳动者申请仲裁认为,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无事实和法律依据,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赔偿金。用人单位认为,劳动者某日,私自带领 人员。因公司于事发前某日层召开职工代表大会,通过了不允许乘坐、带领外来车辆进入单位宿舍区,违者以开除论处的决议。故在对事件经过进行反复核对查明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4419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