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成果,坚持并发展马克思主义,党的十六大以来明确而全面地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并以此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宪政现代化建设。 何谓人本宪政?简言之,人本 与争鸣,2011,(9).参见:徐继超.我国当代宪政建设目标论要在和谐社会的视域下[J].江汉论坛,2009,(6). 【参考文献】 {1}刘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5477.html -
了解详情
西方司法制度及其演进实践中昭示和表现出一定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律,对于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科学发展健康发展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启发和借鉴。特别是对于理解和实施人民法院三 上严格遵循了宪法规定,体现了法律自治,但由于不甚考虑社会的现实发展,是一种法律虚构主义的相对抽象的司法形态,在特定情形下实际上将导致以法律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7609.html -
了解详情
1949年;第三阶段,社会主义新中国时期,即公元1949年以后。 (二)古代中国的对外经济交往及其法理内涵 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史的深入考察,恩格斯曾经指出 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自觉地促使上述这个过程早日完成和持续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自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8252.html -
了解详情
法学研究》2007年第4期;张文显:《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导言》,载《法学家》2006年第6期;叶传星:《和谐社会建构中的法理念转换》,载《法制与社会发展》 ,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47页。 [62][德]乌尔弗里德诺伊曼:《法学的科学理论》,载[德]阿图尔考夫曼、温弗里德哈斯麦尔主编:《当代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7700.html -
了解详情
民法也得以发展,崇尚自由和平等成为社会的准则。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市民社会也同样存在,这将是孕育中国现代法制的基础性因素。 作为政治国家的对称 权利的行使既免去了后顾之忧,又界定了其范围,从而使得市民社会的运转趋于和谐。 私权神圣的观念体现于市民法中,即在于从各个方面确认并保护主体的权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811.html -
了解详情
制度的现代化,就是要提高法律调整的效率,科学地系统地建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相适应的现代法律调整机制。而实现法律调整的主体是人,没有具有较高 的跃进,导致整个法律文明价值体系的巨大创新。法制现代化是一个从人治社会向现代法治社会的转型过程。为此,社会主义法制主要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现代化: 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7778.html -
了解详情
《南京社会科学》2007你第8期、罗银胜:王元化对激进思潮的反思,载《民主与科学》2008年第4期。 [33] 事实上,有论者认为,1989年夏后 。早在1923年,共产党人瞿秋白即已对此有所指陈。在自民权主义至社会主义一文中,他写道:中国宗法社会的皇帝制度破败之后十二年,方才露出一些民权主义的可能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851.html -
了解详情
上除了逻辑分析、数学分析、实证分析之外更加重视价值分析方法。马克思主义是具有前瞻性的科学,一贯使用价值分析方法来指导理论与实践。我们可以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 的产物。它不具有社会的必然性,也不是不可避免的。随着社会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阶段发展,社会越来越和谐,各种社会矛盾不断减少,犯罪就会随之下降,直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004.html -
了解详情
在资产阶级法制中,司法权威是至高无上的,是统治阶级专政的工具。在当今中国社会的历史背景下,司法权威应当体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是中国特色 的确立,将有利于贯彻以人为本,推进依法治国,巩固政权基础,构建和谐社会。司法改革的成果和司法权威的树立最终将惠及全社会每一个公民。 参考文献 (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784.html -
了解详情
观点在很大程度上混乱了人们对宪政的看法。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在社会主义阶段仍有现实意义,把宪政内涵看成民主、法治、人权,并没有否认宪政 在当今社会出现多种分层,各种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刻,中国共产党又适时提出了和谐社会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民对新时代的期望。但是,中国如何迈向理想的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25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