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权限争议解决机制。可喜的是,这一问题已引起部分行政诉讼法学者的关注。有学者认为,我国不妨借鉴德国的作法来重构我国权限争议解决 的公法关系向私法关系发展,或通过私法手段来实现加强国家干预的目的,例如行政合同的出现即为典型。 [3]中国法律年鉴1989年卷[M].北京:中国法律年鉴出版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2411.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的一系列活动。其特点:(1)行政诉讼调解首先是一种行政诉讼活动,是人民法院行使行政审判权的方法之一;(2)行政诉讼调解的目的是以全部或部分终结诉讼程序为最终 调解应遵循以下调解原则:(1)当事人在诉讼调解活动中的法律地位平等,《行政诉讼法》第7条规定的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地位平等这一基本原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226.html -
了解详情
对重审案件的判决、裁定,可以上诉。 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原审判决遗漏了必须参加诉讼 民事案件发回重审和指令再审有关问题的规定》第一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三)项的规定将案件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071.html -
了解详情
会与我国宪法和法律的有关规定相违背。所以笔者认为,纳入行政诉讼的抽象行政行为的范围应该限定在规章以下的规范性文件以内。 (二) 人民法院的审查级别问题 由于 ,人民交通出版社,第379-380页。 2、张正钊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108-109、118-119页。 3、罗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066.html -
了解详情
第一审人民法院认定的事实没有争议的,可以书面审理。 三、关于裁判形式 《行政诉讼法》第61条规定: 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 的是实体性判决。也就是说,起诉符合法定条件,当事人没有争议,争议的是行政行为是否合法。或者,虽然当事人之间对于起诉是否符合法定条件存在争议,但人民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009.html -
了解详情
早就规定了刑事诉讼可以附带民事诉讼,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十一条中规定: 被告对平等主体之间 内在关联性含混不清、一时难以查明,如果一并审理,会超过行政诉讼的法定审理期限,影响行政案件的及时解决。此外,如果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因故不能出庭的,也应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959.html -
了解详情
一案尚未审结的,人民法院应当中止民事诉讼。《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1条规定:被告对平等民事主体之间民事争议 人实施某种行为,第三方认为侵犯了自己的权益,二者为此发生争议,可提起行政附带民事诉讼一并解决。 (三)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与附带民事诉讼、附带行政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686.html -
了解详情
精神、原则,否则必须要负法律责任。现实中,有些政府部门特别是一些基层行政机关,并没有将相对人的利益保护作为自己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实务问题研究[M],中国方正出版社1998。[7]胡肖华。权利与权力的博弈行政诉讼法修改纵横谈[C],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8]龚祥瑞。比较宪法与行政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551.html -
了解详情
体制和依政策治国观念的束缚,行政诉讼制度没有得到重视。这种历史背景使得我国在行政诉讼法制度时,法院审判经验不足,我国民主法制建设不完备,因而对行政诉讼的受 受案范围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正如有些学者指出的那样: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是我国行政诉讼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⑨ 首先,将抽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976.html -
了解详情
中规定检察机关对法院的判决有权进行监督,提出抗诉。 1990年制定《行政诉讼法》时,在总则中规定了检察机关对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监督权的原则,而且 多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检察监督制度的理论依据。1928年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条规定:检察长认为对保护国家或者劳动人民的利益有必要的时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35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