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后逃逸是司法实践中经常遇到的情况,这种情况对定罪量刑都有一定的影响。客观上,交通肇事后逃逸是指交通事故发生后,肇事人对自己所负义务的 、逃逸致人死亡的刑事责任刑法第133条明确规定,“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笔者个人认为该类刑罚责任需要分情况探讨:一是属于构成交通肇事罪定罪情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7845.html -
了解详情
结果的发生属于构成要件,违反避免结果发生义务的保证人,应当承担构成要件该当结果的刑事责任。⒂但个案中判断是否符合保证人地位而归责,由司法自由裁量确定。这种 版,第726页。 ⒂同上书,第729页。 ⒃《刑法》第133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9973.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依然成立犯罪中止。5、犯罪中止的刑事责任我国刑法第24条第2款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刑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刑罚。”首先,中止犯应当负 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该八种犯罪是严重罪行(或者称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6678.html -
了解详情
,也成立抢劫致死罪。[5]但是,抢劫犯搬运赃物的车辆发生交通事故致无关的行人死亡的,由于抢劫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没有特别的关联,仅成立抢劫罪与过失致死罪,数 劫取公私财物而使用暴力或其他强制方法,故意或过失造成被害人重伤、死亡。[11]这相当于日本刑法理论中的手段说,但手段说会导致抢劫致死伤成立范围过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5809.html -
了解详情
,但是一方面却试图通过刑法来确定风险制造者的刑事责任。在科学仍无法认定责任的情况下,刑法来分配风险之责任归属显然是说不通的。于是,风险刑法将严格责任作为了 属于刑法的保护范畴,但是对其保护的方式却发生了变化,如对交通事故,我们以前只有在发生了死亡、重伤和重大财产损失的情况下刑法才介入,而现在只要存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2997.html -
了解详情
的社会危害性,从而影响到刑事责任的有无及大小。借鉴责任分担说的原理,将犯罪先看成一个事件,在被害人与行为人之间分担造成犯罪发生的事故责任。事故 交通事故中,被害人需要承担因其违反道路交通运输管理法规而引起交通事故的行政责任。⑿再根据事故责任将客观危害结果在被害人与行为人之间分配其归属,行为人只对被害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2443.html -
了解详情
其概括为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认为其含义是,犯多大的罪,就应承担多大的刑事责任,法院也应判处其相应轻重的刑罚,做到重罪重罚,轻罪轻罚,罪刑相称,罚当其 的原则,不再定故意伤害罪;凡是暴力性犯罪中只包含轻伤,而不包含重伤情节的,在行为人故意致人重伤的情况下,则应以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如刑讯逼供罪、暴力取证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0166.html -
了解详情
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由于该条并未将嫖宿幼女罪列举 ,只有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与负事故同等责任的,肇事者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23}在此,被害人一方的过失将直接影响肇事者的刑事责任及相应的程度。 二是提供原因性刺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4681.html -
了解详情
谋的帮助逃匿的行为,此时只要行为人有相应的刑事责任能力,则应当依据《刑法》第310条第2款[3]的规定,构成危险驾驶罪的共犯。而对于没有参与顶罪行为的其他 问题的解释》第2条第2款中规定:交通肇事致1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1)酒后、吸食毒品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1545.html -
了解详情
谋的帮助逃匿的行为,此时只要行为人有相应的刑事责任能力,则应当依据《刑法》第310条第2款[3]的规定,构成危险驾驶罪的共犯。而对于没有参与顶罪行为的其他 问题的解释》第2条第2款中规定:交通肇事致1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1)酒后、吸食毒品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152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