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依据。我国《劳动法》第25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劳动纪律 10月16日决定予以废止,因此对严重违反劳动纪律主要应根据《企业职工奖惩条例》来认定,即对于符合开除、除名条件的,应先予以处理后,劳动合同随之自然解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896.html -
了解详情
的就业机会 就业涉及到劳动者最基本的利益。中国就业人口庞大,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劳动立法必须将劳动者的就业作为法律保障的重点和核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 。此外,前劳动部还出台了《企业经济性裁减人员规定》、《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等规章,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032.html -
了解详情
用人单位。 3、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过失性辞退”。无需向劳动者预告就可决定解除劳动合同:①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②严重违反规章制度;③严重失职、 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5、经济性裁员。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20人以上或者不足20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10%以上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0841.html -
了解详情
不能不令人担忧我国劳资关系的现状。 (二)纠纷类型多样化。过去,劳动争议案件的类型以解除劳动合同引发的案件为主,种类比较单一。近几年来,各种类型的 用人单位的决定产生质疑并最终引发群体性争议。 三、劳动纠纷增多的原因。 (一)劳动关系多样化。劳动制度的改革、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特别是劳动合同的普遍推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452.html -
了解详情
人员;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体制的调节效应不断凸现在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中引发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纠纷、经济补偿金纠纷,在企业用工制度改革引发雇员纠纷、竞争上岗纠纷、 的缺失,一些用人单位内部的规章制度不够规范,或未平等协商,导致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的决定产生质疑并最终引发群体性争议。 (六)案件处理难度不断增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594.html -
了解详情
、转包人、违法分包人列为被诉人或被告、第三人。 第六条 当事人以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逾期未作出受理决定而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劳动者应向人民法院提交劳动 用人单位已按国家和省有关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劣势企业关闭退出和富余人员安置等规定,办理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并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工作年限不连续计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6930.html -
了解详情
四十条 提前30日书面通知,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单方解除(经济性裁员) ①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 ②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 》第四十一条 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有严格法定程序要求; 裁减人员时,应当留用下列人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663.html -
了解详情
劳动合同期限、解除劳动合同引起的纠纷,又有因工资报酬、保险、福利、医疗、工伤等待遇不能落实引起的争议,也有对辞职、辞退、开除等处理决定不服引发 争议也就在所难免;其三,随着国家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政策的实施,企业裁员、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及下岗、内退、放长假、买断工龄等新型劳动关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349.html -
了解详情
、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投资经营企业,以及上述企业内的职工。 从受理内容上看,应包括:(1)有关变更、解除劳动合同引起的争议;(2)因录用、调动、辞退、 张某的决定,给予其行政处分。继续回汽车公司上班。但汽车公司拒不收回其撤销决定,也不安排张某工作。张某申请人法院强制执行,法院无良策。若强行从银行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281.html -
了解详情
、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投资经营企业,以及上述企业内的职工。 从受理内容上看,应包括:(1)有关变更、解除劳动合同引起的争议;(2)因录用、调动、辞退、 张某的决定,给予其行政处分。继续回汽车公司上班。但汽车公司拒不收回其撤销决定,也不安排张某工作。张某申请人法院强制执行,法院无良策。若强行从银行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25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