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国法律法规首次对证据交换制度作出规定。最高人民法院1998年7月《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的若干规定》第5条规定:开庭前应当作好下列准备工作:6 使判决建立在当事人举证、质证基础上,双方当事人对司法判决有较高的认同态度,有利于判决的执行。同时,建立庭前证据交换制度可以较为准确地锁定争点、限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143.html -
了解详情
纠纷。可喜的是已经有媒体制定了这样的规定,如某日报的《预防新闻侵权的若干规定》、某晚报的《关于防范新闻官司的若干规定》等,有效预防了新闻侵权的发生, 1月17日在京门大厦三层会议室演讲。 ②程建乐《新闻侵权抑或舆论监督》载《人民法院报》2002年9月21日。 ③李柏光《中国公民常识读本》载《传媒观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044.html -
了解详情
人员实际上就是专家辅助人。 [6]参见李国光主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理解与适用》,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400402页。 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6页。 [24]关于公开的司法批评对于遏制专家倾向性的作用,波斯纳曾作过详细的论述。参见[美]理查德A.波斯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160.html -
了解详情
人员实际上就是专家辅助人。 [6]参见李国光主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理解与适用》,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400402页。 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6页。 [24]关于公开的司法批评对于遏制专家倾向性的作用,波斯纳曾作过详细的论述。参见[美]理查德A.波斯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159.html -
了解详情
的核心尤如英美民事诉讼程序中的交叉询问,深刻贯彻着公开审判原则、辩论原则的理念。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当事人可以对证人证言、鉴定结论和勘验笔录 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1年版 4、毕玉谦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释解与适用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02年版 5、宋纯新 《民事诉讼举证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679.html -
了解详情
月6日最高法院作出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简称《证据若干规定》)第34条第1款规定: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供证据,当事人在举证 笔录、审理(包括调解)笔录、判决书(调解书、裁定书、或者调解协议)、送达和宣判笔录、执行情况、诉讼费收据。显然,一者该法条不能体现出简易程序之简化的特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807.html -
了解详情
中被广泛运用。所谓听证,就是执法者听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给予利害关系人充分说理的机会,使幕后的背对背的审查,变成公开的面对面的审查,令利害关系双方比较信服地 执行效率,不至于因案外人异议长期悬而不决而使执行停滞,执行机构应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七十四条之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477.html -
了解详情
公诉机关举证,而不是举证责任的倒置,理由如下: 笔者认为,本罪并非有罪推定,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2条也明确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 .申报主体。哪些人应申报财产,范围要适中,过大,成本加大,效益降低,难以执行;过小,则有违立法初衷和目的。2.申报客体。哪些财产应申报,一般下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7206.html -
了解详情
讨论决定外,多数案件也由合议庭审理后作出裁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合议庭工作的若干规定》第四条规定:合议庭的审判活动由审判长主持,全体成员平等参与案件的 、指导。庭长、院长不听汇报,不等于不管案件质量。庭长、院长可以通过旁听公开审判、定期检查法律文书、诉讼卷宗等工作,了解本部门审判工作中存在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715.html -
了解详情
公诉机关举证,而不是举证责任的倒置,理由如下: 笔者认为,本罪并非有罪推定,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2条也明确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 .申报主体。哪些人应申报财产,范围要适中,过大,成本加大,效益降低,难以执行;过小,则有违立法初衷和目的。2.申报客体。哪些财产应申报,一般下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009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