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的内部,实现权力制约的表层与深层的无缝衔接。最后,刑事证据中权力制约有利于间接保障犯罪嫌疑人与被告人的人权。权力制约的目的是规范权力的行使。而权力 我国刑事证据立法模式之选择,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3年第1期。 [15]陈卫东:中国刑事证据法的新发展评两个证据规定,载《法学家》2010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6720.html -
了解详情
有11条,占该草案新增条文的18.3%;最后,从内容上看,《修正案(草案)》不仅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诉讼程序的总方针政策及其具体运用进行规定,还 应由中级人民法院对人民检察院的没收申请进行审查并适用普通程序进行审理,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近亲属和其他利害关系人对没收违法所得的申请提出异议的,人民法院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9033.html -
了解详情
38条进行修改。《刑事诉讼法》第38条规定:辩护律师和其他辩护人,不得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隐匿、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不得威胁、引诱证人改变证言或者作伪证 慎重适用死刑。作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我国的死刑复核程序是死刑案件的最后一道把关程序,对死刑适用的程序控制起到了重大的作用,较好地贯彻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288.html -
了解详情
两权公约,我国已经分别于1997年10月27日和1998年10月5日签署,最后的工作是要经过全国人大批准后才能生效。我们认为该两权公约的加入,对于促进 对这两种称谓的含义如何理解,我认为在中国应当积极地创造条件加以实施,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这一权利,这对司法文明水平的提高,对遏止刑讯逼供,对消除口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776.html -
了解详情
概念。第二,对人权保障做广义理解,不仅包括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还包括保障被害人等其他诉讼参与人因犯罪行为或刑事诉讼而受到侵害和损失的实体性权利和 其次,普通刑事案件的证明标准低于死刑案件,但亦应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程度。最后,在羁押、搜查等强制性措施的问题上,证明标准相对降低,只需具有合理根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136.html -
了解详情
进行申诉、控告、会见等活动。后者的性质属于接受委托后,帮助犯罪嫌疑人行使辩护权,为最后出庭辩护作准备,因此与前者存在区别,因此可称之为属于广义的辩护人 权利方面亦不乏类似显著差别。这些差别并没有妨碍我们把这两个阶段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帮助的律师统称为辩护律师。因此,以侦查阶段律师的权利与审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617.html -
了解详情
将被告人取保候审,悬置案件,或补充侦查,或另案侦查,从而损害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因而无论在律师界还是理论界,检察机关的撤诉权都处于人人喊打 存在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违法阻却或责任阻却问题,则留待庭审中解决。 最后,应当赋予起诉审查法官驳回起诉的裁定限制的确定力。[20]立法可具体规定,只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514.html -
了解详情
,避免辩护不利等现象出现。从诉讼权利角度看,这样能更好地维护各方权利;最后,有利于法官理性量刑并可提高诉讼效率。不认罪案件中,把定罪与量刑程序分开, 有学者在北京、河南、甘肃、浙江、黑龙江和新疆六省、市、区对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正在服刑的人员、公安机关的侦查人员及哈尔滨市六个基层检察院和三个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625.html -
了解详情
刑。 ②羁押的必要 所谓必要,就是指不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施羁押便不足以保证侦查和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是迫不得已的最后措施。 (四)未决羁押期限 在多数法治 (3)郑禄 姜小川主编 《刑事程序法学》 群众出版社2001年版 (4)陈瑞华 《超期羁押的法律分析》 《人民检察》 2000年9月 (5)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77.html -
了解详情
构成控诉案件的全部事实,并应当在本案可能出现的所有法律问题上协助法庭。最后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客观义务原则正确反映了刑事诉讼的基本规律以及人类对 我国1996年修正的刑事诉讼法又吸收了当事人主义的一些合理因素,加强了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的保护力度,因而我国刑事诉讼法中也存在一些有关检察机关诉讼关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59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