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因而无法与行政诉讼割断其最终的联结。这些立法的目的一方面在于利用行政诉讼独特的程序设置,如举证责任承担,对处于弱势地位的行政相对方给予民事诉讼无法提供的 称为“制裁”。但是,还有其他重要类别的法律,因为它们执行的是完全不同的社会功能,所以与以威胁为后盾的命令全然无共同之处。他强调:将授予个人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634.html -
了解详情
年《民事诉讼法(试行)》第一次规定了按照民事诉讼程序审理一定的行政案件的制度。1989年《行政诉讼法》,正式确立了行政诉讼制度,促成了“民可告官”观念的形成 理论基础问题的不同认识,还只停留在“主张和观点”上,尚未达到“思潮与流派”之水准。从总体上来看,有关行政法理论基础的探讨尚存在诸多欠缺之处,具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426.html -
了解详情
行政公诉权与参诉权之后,其原先所拥有民事、行政诉讼监督权也就不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因为,民事、行政诉讼监督权与民事、行政公诉权在本质上也是相互统一的, 利益的民事行为。检察机关为此而提起的民事诉讼,即是民事诉讼中所谓的公益之诉或客观之诉。而在已有人就此类案件提起民事诉讼的情况下,检察机关基于其自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94.html -
了解详情
国家中,由社团治理在社会治理整体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形成的不同政府和社团关系模式,会影响到各自的司法与社团关系。 从宪制框架看,司法权传统上 实践。“司法介入”是个一般性说法在我国,司法实际上至少有三张“面孔”,即刑事诉讼的司法、民事诉讼的司法和行政诉讼的司法。这样,司法介入逻辑上包括司法以行政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31.html -
了解详情
自己的诉讼目的,才可以向检察机关申请抗诉。与以往不同的是,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确立了穷尽审判救济的原则,要求当事人通过一、二审之后,还须向法院提出再审申请 向当事人和案外人调查核实:一是可能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二是民事诉讼的当事人或者行政诉讼的原告、第三人在原审中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3371.html -
了解详情
表1中没有设原告一栏。后面的表2与此相同。 (一)高校绩效评估民事诉讼的制度接口 高校绩效评估的民事案件,是指当事人经过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后不服 的结果即待遇和岗位提起诉讼的。这表明高校绩效评估民事诉讼的胜诉是实质性胜诉,高校教师的权利得到了最终的实现。但在高校绩效评估的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依法支持高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9474.html -
了解详情
,现行民事检察和行政检察工作有着明确的审判化特征,体现了审判工作的基本特征和要求,与刑事检察工作反而没有什么共同之处。 2001年9月30日最高人民检察院通过的 当事人),这类似于法院再审立案程序中的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由此,民事检察程序中把民事诉讼当事人误为自己的当事人,两个不同的程序就有了实质相同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1024.html -
了解详情
避免了维护监督说和平衡说在个案中可能遇到的窘境,也缓和了保权说的偏面性。与解决私人之间纠纷的民事诉讼相比,行政诉讼所解决的是国家(行政机关)与私人之间的 》公布的第一个案例(当时还不称之指导性案例),更重要的是此案原告的身份与包郑照截然不同。但是,他们在不同的地方却在差不多的时间中为了自己的权利向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3612.html -
了解详情
会更加频繁。[13] (4)政府采购。即各级政府及其所属实体为满足提供公共产品之需要,主要运用财政性资金,以法定方式并依法定程序从国内、国际市场上采购所 在不同争议形态中的组合结构不同。由于传统的诉讼制度体系是按照公法、私法截然分开的思路设计的,民事诉讼与私法对应,行政诉讼、刑事诉讼与公法对应,因而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5550.html -
了解详情
准债权,所有物返还请求权理所当然应适用诉讼时效。三是有限肯定说。认为应将不同之物上请求权区别对待,只有返还财产请求权与恢复原状请求权这两种物上 的案件,支持有起诉权的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行政诉讼。近年来,检察机关在国有资产流失案件方面进行了大量支持民事诉讼的尝试。 有人认为,检察机关在监管部门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979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