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的篇幅宣传关于限制以至废除死刑制度的惊世言论,此后,死刑这一统治阶级视为巩固其地位的重要法宝开始备受质疑,而由此引发的死刑存废之争更是延续至今。 提一级,由各高级法院一审,最高法院二审并保留死刑复核程序,最大限度地减少适用死刑的地区差异。只有这样,我国司法对死刑的适用才能走向慎用少用不用的道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299.html -
了解详情
1/10的篇幅宣传关于限制以至废除死刑 制度的惊世言论,此后,死刑这一统治阶级视为巩固其地位的重要法宝开始备受质疑,而由此引发的死刑存废之争更是延续至今 一级,由各高级法院一审,最高法院二审并保留死刑复核程序,最大限度地减 少适用死刑的地区差异。只有这样,我国司法对死刑的适用才能走向慎用少用不用的道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0250.html -
了解详情
1/10的篇幅宣传关于限制以至废除死刑制度的惊世言论,此后,死刑这一统治阶级视为巩固其地位的重要法宝开始备受质疑,而由此引发的死刑存废之争更是延续至今。 提一级,由各高级法院一审,最高法院二审并保留死刑复核程序,最大限度地减少适用死刑的地区差异。只有这样,我国司法对死刑的适用才能走向慎用少用不用的道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621.html -
了解详情
杀,如果杀了就是犯错误。[29]为了使慎用死刑的思想落到实处,毛泽东还提出了严格的死刑审批复核程序和死刑缓刑的思想。1951年5月8日,他在《中央 的最初基础和基本框架,尽管其中有着一些错误和曲折,他们探索的深度和广度也无法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的法制建设相比,但是,正如列宁所说: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039.html -
了解详情
,而且案件审理完毕,司法官员还需考虑五至十天,才能作出判决。[40]发展到秦汉时期已开始适用上诉、复核、重审或再审等一系列诉讼程序。 中国古代重大疑难案件的最终裁量权一般 。汉代的上请、疑狱上报、录囚制度,南北朝时期的死刑奏报制度、设置登闻鼓及察囚制度,隋代的死刑三复奏制度,唐代的九卿议刑、三司推事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7258.html -
了解详情
,审理毒品犯罪案件掌握的死刑数量标准,应当结合本地毒品犯罪的实际情况和依法惩治、预防毒品犯罪的需要,并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复核的毒品死刑案件的典型案例,恰当把握。 法条,根据形式解释论和实质解释论,可能出现不同的结果。 无论是形式解释论还是实质解释论的争议,似乎都在回避一个事实:即我国的刑法解释体系是文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8247.html -
了解详情
居住的决定和执行是否合法实行监督。第三,增强了对死刑复核的监督权。第240条规定,在复核死刑案件过程中,最高人民检察院可以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意见。最高人民法院 英、美、德、日等国都对其使用技术侦查的审批手续、使用的对象、范围及时间有严格的规定。而我国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只是做了几条原则性规定,可操作性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6518.html -
了解详情
,最高人民法院管辖在全国范围内有重大影响的案件。显而易见,最高人民法院受理的一审案件是比较少的。最高人民法院是我国的最高审判机关,其工作重心是放在对地方 统一行使之;渐进式,就是维持死刑核准权由两级法院行使的模式,但在高级人民法院增设死刑复核庭,待条件成熟时,再将死刑核准权统一收归最高人民法院行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628.html -
了解详情
独立的量刑程序论者认为,定罪活动与量刑活动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再加上我国的诉讼制度和司法体制具有自己的特色,因此不能照搬英美法系量刑与定罪完全区隔的 等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220221页。 [19]参见周道鸾:关于完善死刑复核程序的几个问题,载《法学杂志》2006年第6期。 [20]参见刘梅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560.html -
了解详情
有不同的表述,大陆法系国家表述为内心确信,英美法系国家表述为排除合理怀疑,我国的证明标准根据传统司法文化和辩证唯物认识论,立法上规定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历史的检验,最大限度地避免出现冤案错案。对死刑案件更要坚持唯一性,以避免错杀。有一位分管死刑复核的退休二级大法官曾对笔者说过这样一句寓意深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03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