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严重精神错乱,在诉讼过程中是否有能力放弃权利、供认自己有罪或接受警察调查,是否有能力接受审判,是否可被判处死刑,等等。因而禁止对严重精神错乱者 非常窄,而且普遍质量不高。其二,就警察与检察官对证据的收集和展示而言,由于按照1996年修正的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检察机关提起公诉时只移送起诉书以及证据目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620.html -
了解详情
包括控辨双方在休庭后补充调查的证据材料以及法院自行收集的证据材料在内。 一般认为,法官所认证的对象,应当具备证据的三大要素,即证据的三性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 他在案发当晚用右手吃饭、抽烟、喝茶,活动自如,第二天清晨他又将自己的28型自行车从室内搬到室外,并骑车外出,而咨询骨科专家得知右肘粉碎性骨折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191.html -
了解详情
缺乏证据,有关部门多是置之不理。只有从立法上赋予律师为完成代理申诉、控告任务的调查取证权,这项规定才有实际意义,律师在这个阶段可以采取拍照,申请有关部门 根据。因此,完全可以说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律已经确立了对以刑讯逼供方法收集的各类证据的排除适用规则,即只要查实被告人供述(犯罪嫌疑人供述)是以刑讯逼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903.html -
了解详情
更加强调谁主张、谁举证原则,法官的工作重点由过去的收集调查证据转变为现在的审查核实证据。这是民事诉讼法程序理论上的重大转折和跨越,其优越性:一是 倾向,主要表现为:1.过分强调当事人举证责任,机械判令一方当事人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2.单纯依靠庭上质证认证案件事实,仓促下判。3.人民法院自行收集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754.html -
了解详情
有密切关系。事实上,正如我们在下文所揭示的,在诉讼中,事实的真伪不明是诉讼中经常存在的状态,这种状态与证据的收集者(当事人或者法院)没有必然联系。而 与人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关系,人们只能通过自己的调查和思考,判断证据的有无以及真伪。在我国以及前苏联的法律中采取的就是这种观点。在我国,有关程序的法律法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417.html -
了解详情
固有的本质特征。民事诉讼制度作为民事经济纠纷的解决机制不同于其它民事纠纷解决本质属性就在于国家公权力的介入。对证据的收集、保全、提出、质证、认证等法律都有 》第五十六条第二款规定: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收集和调查证据。现行《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二款规定: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297.html -
了解详情
机关和检察机关通过刑事司法小组和审判小组实现了共同办公。[20] 日本经过两年多的调查审议,司法制度改革审议会于2001年6月12日公布了《日本司法制度改革 的机制,即检察机关通过参与公安机关重大案件的侦查,对其证据的收集、提取、固定以及侦查的方向,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对侦查活动进行法律监督[25]。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172.html -
了解详情
针对性不强或各取所需等原因,司法实践中存在侦、控、辩各方反复多次找证人调查了解情况。证人在庭上作证时必须轮番接受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及审判人员 途径的不合法性及违背自愿原则而广泛受到排除。证据的内容是客观的,但是证据的收集却是一个掺杂主观的过程,非法取证很可能使证据失真。当然,对于证人的陈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7138.html -
了解详情
,保证检控成功。因此,公安、检察机关必须在诉讼证据的收集上加强配合,形成合力,才能共同完成追诉犯罪的任务。公诉引导侦查正是公安、检察机关相互配合的切入点 “取证”,而不是所有侦查活动。侦查包括专门调查工作和所采取的强制措施。引导侦查取证的重点是专门调查工作中的收集证据工作。公诉人员的优势在于其对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95.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规则是关于哪些材料可以作为证据、证据的收集、审查判断以及如何运用证据证明案件待证事实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为履行我国加入WTO三大协定中关于及时公布 执法人员凭借感觉,包括听觉、视觉、嗅觉和触觉以及专门调查工具对案件相关场所进行观察、检验以收集证据的活动。 人民法院可以依当事人申请或者依职权勘验现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2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