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提起侵权之诉。但根据合同法中的默示条款制度,医务人员负有不使病情加重的义务,故也不排除医方承担违约责任的可能。在德国,法律允许患者或其家属 ,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笔者认为此规定体现了现代法律倾向于保护弱者利益的发展趋势,同时也符合举证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363.html -
了解详情
上体现了意思自治原则。在合同关系中,在法律容许的范围内,当事人可以约定违约责任的形式或数额。对此,早已在我国1981年颁布的经济合同法和1999年颁布的 判例作补充,致使侵权行为法成了判例法。为了健全民事责任制度,需要增加民法典中侵权责任的篇幅,对侵权责任的一般问题作比较具体的规定,还需要对实践中发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148.html -
了解详情
性质,当事人可以要求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由此可见,合同的解除与违约责任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不过,合同的解除本身并不是违约 解除与附解除条件的合同是不同的。 结束语: 比较以上各项合同解除规定与相关制度,我们可以看出,由于合同解除直接导致双主当事人之间合同终结的法律后果,所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861.html -
了解详情
虽然法律应当着重保护相对人的利益,但这并不意味着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通过违约责任制度来维护相对人的利益。然后王一方面从相对人的主观心态为非善意或 逻辑框架,而应该考虑公平正义和社会良心,也应该创设出权利人对受让人的不当得利制度,受让人直接向权利人返还不当得利,从而维护权利人的利益。 其次,当受让人为恶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579.html -
了解详情
款的规定,这也适用于合同之诉[10]。一些国际性的立法文件业已明确承认了违约责任上对非财产损害的赔偿,如《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第742条) ,还是允许合同法有限制地规定,都是客观存在,难以避免。如果合同法设置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严格限定得以产生精神损害赔偿的合同类型,以及具体的构成要件,还在一定程度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295.html -
了解详情
,在理论和实务上多有争论。美国法传统上对于违约责任案件坚持违约损害赔偿原则,而将惩罚性赔偿制度适用于由恶劣心态或过分行为造成的损害。因此 29]特别是在保险合同中,保险人往往利用被保险人遭受伤害的不幸情境,主张不负保险责任而拒绝赔偿,以胁迫被保险人和解就范。法院对于此类保险人恶意理赔行为往往判决保险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58.html -
了解详情
合法利益,保障交易安全,维护诚实信用原则,维持市场经济秩序。关键字:缔约过失责任诚实信用原则先合同义务订立合同过程在传统的合同法中,合同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 给付义务的法定债这一关系并配置缔约过失责任的方式完成任务。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突破了传统合同法违约承担民事责任的观念,弥补了合同法和侵权行为法调整范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382.html -
了解详情
请求,是不当得利人没有过错。因此,这两种请求权是相互排斥的(参见王利明《违约责任论》P35页)。另一种观点认为两者是可以竞合的。多数学者采第二种 (参阅《债法原理》P23页)。应该说台“最高法院”从衡平思想出发解析不当得利制度,赋予权利人更多法律救济途径以维持正义的需要是值得赞同的。但我们认为,此时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55.html -
了解详情
: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93。〔4〕G.H.Traital.RemediesforBreachofContract,(1988),(J〕ClarendenPress,Oxford。〔5〕王利明,违约责任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6〕焦津洪,论根本违约,中外法学,199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54.html -
了解详情
尽管“是否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之标准成为划定风险负担与违约责任两种制度之分野,但由于风险负担与违约责任具有一定的共性,即两者都发生在合同嗣后不能正常 弊端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合同法》的若干规定,来具体阐述我国合同法关于风险负担制度的立法设计。1、以债务人主义取代债权人主义。债权人主义的弊端基本有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32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