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所以国家权力无论是基于维护秩序的需要,还是基于修复社会关系的需要,都乐于看到当事人之间的和解。但是对于重罪案件,由于犯罪主要表现为一种公共性损害,所以和解的 林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剥夺政治权利五年。被告人佘祥林不服,提出上诉,本院于1998年9月22日作(1998)荆刑终字第082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793.html -
了解详情
起诉联邦电力委员会的决定。经过对该委员会颁发的许可命令的审查,联邦第二巡回上诉法院认定 ,该委员会没有考虑所有受到潜在影响利益以及可能的其他备选方案。法院把 权利。我国《行政处罚法》第32条规定: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辩解。行政机关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684.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在诉讼中的地位不同。在裁判程序中,诉讼是由当事人引导的,即诉讼请求系由当事人提出,并由其提出证明其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法庭对争议则根据当事人双方的 所用的时间一般都在一年以上。由于现行所采取的初审、上诉审、复审的三审制,一个案件经过三级法院审理,用三年或四年时间结案是常见的事。因此,为了解决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793.html -
了解详情
指当事人)的申诉权这一基本权利的实现之上,即申请再审程序是要实现和保护公民的申诉权。民诉法学界的通说认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不可能也无 年的不得提起再审之诉。另外,在判决确定之前,当事人明知有再审理由而不提出上诉的,当事人不得提起再审之诉。 在当事人提起再审之诉以后,法院首先应该进行形式审查,即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582.html -
了解详情
有损于第三者权利时,依据当事人或第三人的申请或者法院依职权决定,可以吸收第三人参加诉讼。[5]我国台湾地区和国外的德国、日本更接受用与裁判结果的利害 人民法院可以对第三人直接作出判决。对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不服,第三人也有权提出上诉。 二、行政诉讼第三人与民事诉讼第三人概念的区别 行政诉讼制度脱胎于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400.html -
了解详情
上诉。[5]而德国检察官作为公益代表人参与行政诉讼,则是代表政府处于与另一方当事人即公民利益相对抗的地位,目的是为维护公共利益。德国《行政诉讼法》规定 利害关系人对抽象行政行为无所作为。笔者认为,尽管利害关系人不能直接对抽象行政行为提出上诉,但可以向人民检察院申请由其提起行政公诉。同时,人民检察院要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077.html -
了解详情
权利义务的争议进行审理。民事申请再审复查制度是审判监督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公民诉讼权利和合法权益,实现司法公正,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有重要作用。复查 另一之前生效的裁判相矛盾的情况,为了保证法院裁判的统一性和权威性,可由当事人提出对此裁判的再审。(4)判决时就涉诉法律关系适用了已失效的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046.html -
了解详情
集体和其他公民利益的前提下进行。调解达成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制作刑事自诉案件调解书,由审判人员和书记员署名,并加盖人民法院印章。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 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有权用书面或者口头形式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可以提出上诉。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他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286.html -
了解详情
,随时可以提起再审或抗诉。这种时间不同的要求,违背了在民事活动中所有公民、法人和组织的法律地位平等的原则。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享有上述不受时间限制 认为未生效的一审裁判有错误,可以在法定期限内提出上诉予以救济。允许当事人未经上诉而提起再审,为当事人滥用程序上的选择权留下了可乘之机。导致实践中当事人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4008.html -
了解详情
的实践尝试 在现有司法资源条件下,随着案件数量增长,如何更好地保障每位公民都能够通过诉讼实现自己的权利,成为民事诉讼法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在理论界研究 言词辩论结束之前状态。[27]此规定赋予原审法院在一定条件重新审理的权利。在当事人提出复审后,原审法院经审查后发现实体问题裁判严重不公时得以恢复裁判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07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