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法院的生效裁判进行监督。检察机关的监督职能主要体现在对损害公益的民事行为上的监督等方面。 美国的法律制度由于受英国影响颇深,其检察制度也存在着相当 的抗诉。即对法院第一审未生效的民事判决、裁定按照上诉程序要求上一级人民法院进行审理,并作出撤销或者变更原判决、裁定的诉讼行为。二是按照审判监督程序的抗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958.html -
了解详情
成就的,视为条件不成就。附期限的民事行为是指以一定期限的到来作为效力开始或者终止原因的民事行为。[20]我国《合同法》第46条规定,当事人对合同的 是监护关系,抑或雇佣关系,还是其他?无论是侵权主体的变化,抑或这种内部关系的变更,都使得侵权行为法在设置具体法律规则的模拟环境发生变化,有必要设置不同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9049.html -
了解详情
、涉及土地、房屋、山林权属等行政确权裁决及涉及土地房屋等征用补偿裁决而引起的纠纷案件。 行民交叉案件具有如下特征: 1、法院已至少立案受理了一个纠纷,该案 ;房产部门因丙、丁买卖房屋而作出房产变更登记等。在确认性行政行为中,行政机关的确认行为属事后程序,公民或法人之间的民事行为是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6617.html -
了解详情
所有权之方法,惟所有权之标的,因他物之添附而扩大,致是项已经存在之所有权,变更其范围耳。[2]《法国民法典》第546条继受了罗马法,规定:物之所有权,不问 人)和被添附人,某些情况下,还可能涉及特定的第三人[3]。合法有效的添附行为要求所有的添附主体都应当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添附人的主观状态是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839.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行为,是指法律效力是否发生,尚未确定,有待于其他行为(如本人追认、法定代理人同意等)使其确定的民事行为。 (3)法律效力不完全,出现瑕疵(如重大误解、显失 孩子获得合法地位;这既反映了文化因素对民商法律变更的约束作用,又体现出人们的稳定偏好对法律的影响。而当人们的这种稳定偏好表现在其对法治的需求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2729.html -
了解详情
私法的民法只规定私法人,并只调整公法人作为民事主体所从事的民事行为,因而机关作为行政主体其资格的取得不应规定在民法通则中。在私法人中按照成立的 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这样的规定不够全面和严谨,许多学者主张沿用大陆法系国家的民事法律事实制度,本文亦赞同此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085.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或诉讼行为不能无休止地进行下去,须得有个终结点,即判决确定之时(亦即判决不得上诉之时)。法院判决处于不得通过上诉来变更或撤销的状态,叫做判决 平等和便利地进入诉讼程序,经过正当程序的审理,得到正当的诉讼结果,并能得到执行。因此,民事诉讼具有正当性则意味着当事人的民事司法救济权与诉讼价值、诉讼目的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1610.html -
了解详情
的重大误解和错误 我国《民法通则》第59条规定:行为人对于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关予以变更或撤销;《合同法》第54条规定:下列合同,当事人 过失为限。即,当错误方不存在重大过失时始得享有对因错误而为的民事行为享有撤销权。所谓重大过失,是指错误方欠缺一般人之常识性注意或者仅需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135.html -
了解详情
自主权,为自己利益之衡量,以期保护之周全。 由于追认是由权利人的单方意思表示来决定他人所为的民事行为的效力,权利人是否行使追认权将直接决定他们之间的法律 的物权变动模式下,追认行为的对象 此模式下,处分行为指直接发生民事权利变更的法律行为,包括物权行为和准物权行为。负担行为为处分行为的对称,指发生债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685.html -
了解详情
自主权,为自己利益之衡量,以期保护之周全。 由于追认是由权利人的单方意思表示来决定他人所为的民事行为的效力,权利人是否行使追认权将直接决定他们之间的法律 的物权变动模式下,追认行为的对象 此模式下,处分行为指直接发生民事权利变更的法律行为,包括物权行为和准物权行为。负担行为为处分行为的对称,指发生债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67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