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突出表现就是法官主动调取证据过多和举证,质证过程中过于主动。《规定》根据民事诉讼第64条确立的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强化了当事人举证和质证义务。一是 影响实体处理;2,如果这样规定,过分加重了法院的职权行为,以至于部分代行了律师的职责,或者对当事人自由行使诉权产生消极影响。3关于鉴定问题,如果一方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115.html -
了解详情
更突出了其独立价值:实现程序的重要保障。按照程序保障论的观点,民事诉讼的正当性来自于其程序的正当性,而不是其结果的正当, (3). [4]何家弘.司法公正论.中国法学,1999(2). [5]刘玉民、刘乃毓.民事诉讼审级制度之检讨与重构.人民法院报,2002(6). [6]王利明.破除司法地方保护主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368.html -
了解详情
的73741件,占二审总数的25.8%.根据上面的数据统计,不难看出,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机制的运行状况至少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却试图通过各种不正当手段,乃至重金收买法官而获取胜诉判决。此外,还有一些律师基于自身利益的驱动,在明知无理的情况下,却利用当事人不懂法、不知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227.html -
了解详情
义务分配机制及法院内部主体地位分配。 第一,法官和当事人的主体关系问题。现行民事诉讼立法忽视了当事人的主体地位,法院实际上是庭前准备程序的唯一主体, 体现过渡性、阶段性,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能随着经济的发展、民众法律意识的提高、律师职业的发达及法律援助制度等配套措施的健全而逐步调整完善,最终达到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190.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之间不能充分了解对方的主张,就有可能使法官形成先入为主的观点,使得开庭审理形式化;同时,因为双方当事人及其律师对对方掌握了多少证据心中无数,造成了庭审活动的盲目性,使得庭审效率较低。因此,在民事诉讼开庭前,设立证据交换规则是必要的和有意义的。 (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774.html -
了解详情
随时提出主义,表面上是为再审申请人创造了很多的条件,实际上忽略了对方当事人的诉讼权益,造成双方当事人权利的不平衡状态。 4. 违背两审终审原则 现行审监制度 .《民事诉讼法学》 常怡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4年版 2.《民事再审程序之改造》李浩《法学研究》2000年第5期 3.《诉讼法与律师制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771.html -
了解详情
公正,损害程序的本身,损害制度设计的本来意义。 参考文献 1、 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 张文显主编《法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 曹德仁《我国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完善》载《当代法学》2003年第3期。 作者:潘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407.html -
了解详情
的立法规定,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谭兵主编:《民事诉讼法学》法律出版社1997版 (2)张卫平、陈刚编著:《法国民事诉讼法导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版 (3)刘家兴、丛青茹编著:《诉讼法与律师制度》法律出版社2001版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经济审判工作中严格执行(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482.html -
了解详情
审判方式改革的集大成者,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年12月21日印发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其中规定了举证时限和证据交换,以司法解释的形式 过渡性、阶段性,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能随着经济的发展、民众法律意识的提高、律师职业的发达及法律援助制度等配套措施的健全而逐步调整完善,最终达到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481.html -
了解详情
诉权,处分权行使的冲突 依据司法自制的原理和法律对诉权,处分权的规定,民事诉讼权利,国家不得随意干预并应当保障当事人行使这种权利。特别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 ,以至于采取一些非法或过激的行为来达到申请再审的目的。另一些有办法的律师和当事人转而采取非正当的方法,如通过党政机关、人大等部门给法院施加压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70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