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程序对正义保障和实现之不足,民事诉讼中设立了再审制度,对那些被发现有重大错误的确定裁判予以救济。在我国1982年《民事诉讼法(试行)》规定由法院提起 原、被告双方均无法证明或驳倒当事人的主张,案件处于真伪不明的状态,也就是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时,法院也必须作出裁判来终结诉讼。这是司法的基本要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375.html -
了解详情
仅将实体错误作为重新审理的范围,将程序错误排除在外了。刑事诉讼法第205条规定的院长发现在认定事实或者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必须提交审判委员会处理,亦是指实体 执行原生效裁判的,即使是死刑案件也不例外。这也是刑事诉讼审判监督程序和民事、行政诉讼审判监督程序最大的区别之一。根据这一规定可知,当该死刑案件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442.html -
了解详情
的裁决已依法生效的前提下,如果侵扰者没有遵守这一义务,则他要根据《民事诉讼法》第890条处以诉讼罚款。这种具有威慑作用的诉讼罚款可以影响到侵扰者的意愿 认为,法律对拾得遗失物的处理是个动态过程,不宜从静态上认定拾得遗失物法律关系的性质。 首先分析拾得人对于遗失物、漂流物(以下简称遗失物)是有权占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148.html -
了解详情
对当事人是否滥用诉讼权利,是否拒不履行诉讼义务,对法院是否严格遵守程序规范,认定事实是否有依据,适用法律是否正确,对审判人员有无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 裁定有错误,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处理。而审判监督程序的内涵既包括法院内部的审判监督程序也包括检察机关的民事抗诉程序,这是不争的事实。《民事诉讼法》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669.html -
了解详情
规范化的意识。对于法官来说,由于超大比例案件(而且是多多益善)可以通过调解将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的问题模糊化,因此也就导致法官无需在诉讼中努力地查明 对黑龙江、河南两省高级人民法院相关请示的批复中,明确答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85条只规定人民检察院可以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183.html -
了解详情
关于抗诉监督的范围 《民事诉讼法》第185条将抗诉的对象确定为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将抗诉的原因规定为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等四 较大的压力,不利于纠正错误审判 。 (3)检察机关的职能和地位,决定了上级法院不宜将案件交由下级法院审理。根据宪法和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检察院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72.html -
了解详情
时,“在内容上,传讯令状必须提到原告的请求,称为请求背书。”[17]日本新民事诉讼法第133条第2款规定“诉状应当记载下列事项:(一)当事人及其代理人;( 是当事人证明责任能否解除的分水岭,也是法官认定事实真伪不明的标准。”[21]证明责任关注的是:“当诉讼中的一项事实主张最终不能被证明时,也即在法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725.html -
了解详情
法典修订工作当中,无法满足现实的立法需要等。[19]这些理由结合上述对证据法属性的分析,决定了证据实体规则应当独立成法。二、经验的演绎:证据法的应有内容通过上文 江伟徐继军:《民事诉讼法修订的若干基本问题》,《中国司法》2004年第2期。[20]这里所说的直接作用是指案件待证事实真伪不明情况下不利后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004.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资格,从而在起诉状中写错名字;或者在证据调查时,错误指认证人等等。对此,我国《民事诉讼法》将纠正诉讼行为瑕疵的方式分为当事人自己(撤诉)纠正和法院 诉讼行为瑕疵,由于仅仅是瑕疵,因而一直未能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透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诉讼行为瑕疵及其产生的后果,往往在人们忽视之时会危及程序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790.html -
了解详情
的原因、经过、情节和结果;理由部分通过说理的方式,分析各方的权利义务,认定孰是孰非的事实理由和法律依据;结论部分用简洁明确的文字,说明对民事 不是隶属关系,而是平等的关系[3].在民事判决书样式和民事诉讼法对判决书的规范中,已经体现出这样的精神,如“争议的事实和理由”部分.民事判决书中介绍争议的事实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9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