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告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职责的,判决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四)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可以判决变更。与我国不同,20世纪在西方出现的“新滥用 我们几乎无法想象最高法院怎么能继续有效地工作”49,因此首先应当尊重行政机关认定的事实,没有相反证据应认定为有效,其次司法人员拥有法律问题最终的判断权力和技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07.html -
了解详情
义务的设定。在我国,还规定了裁决之前的调解程序。因此,行政裁决中所反映出来的事实、证据以及民事争议当事人主观意志是较为全面的,有利于人民法院对其直接行使变更 ,与行政审判的理论和实践都有一定差距。从理论上讲,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行政案件与行政赔偿案件都涉及到金钱给付及相对人人身权、财产权的变化,类似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385.html -
了解详情
规章的冲突等。比如,《义务教育法》没有规定不送适龄儿童入学接受义务教育应受行政处罚,但国务院批准的《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却规定“乡级人民政府可以给予罚款”。又 与国家利益、公共利益,但一般来讲,应当首先归于个人,除非有足够的相反证据证明应当归于国家或者公共团体。因为个人是国家、公共团体之本,国家利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113.html -
了解详情
的判案中看出。乔治亘法官(GeogheganJ.)在该案判决中指出,所有有关权力行使的证据、资料和理由都要记录在案,这在宪法上讲是必需的。这句话也就 将该标准改造成类似于普通法上狭义的不合理,从显失公正的行政处罚跨越到了显失公正的所有行政裁量决定。[28]可能有人会反驳说,这样一来,审判依据不就重叠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091.html -
了解详情
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又如《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十六条:违反治安管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 由适用文件、政策向适用法律条文转变。其二,行政行为开始遵循法定程序。其三,行政行为开始重视证据。其四,行政相对人与行政主体打交道时,其人格尊严越来越受到尊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070.html -
了解详情
人相互合作的精神。这种新的品格和精神既在变革后的传统管理手段中得到反映(如在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中增加听取相对人陈述意见和举行听证的程序,在行政征收、 不在场的情况下单独与另一方当事人接触,听取其陈述,接受和采纳其证据等。主要适用于行政裁决行为。另外还有行政诉讼成本问题。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等原因,在中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046.html -
了解详情
行政案件,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人民政府或其土地主管部门有关土地确权、行政处罚等处理决定不服而起诉,并被人民法院依法受理的案件。随着我国土地使用制度 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二条规定:“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规章以下的规范性文件虽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021.html -
了解详情
公众信心的毁坏,在法院看来,这是特别严重的指控,除非有充分确凿的证据,一般很难判决原告胜诉。[9]所以,现在很多有关司法审查的著作中都 .HilaryDelany,op.Cit.,p.59.[11]这方面的文章很多,比如,李继亮:《行政处罚中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滥用及其控制》,《山东法学》1997年第2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988.html -
了解详情
必须事先将听证的内容、时间、地点等情况告知当事人;在听证过程中,当事人有权提出证据,进行口头辩论,行政机关必须根据听证记录作出决定。听证制度不仅有利于行政机关 对方处以数额较大的罚款、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执照等行政处罚时,被处罚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行政机关有告知相对方听证权的义务、对要求听证的行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966.html -
了解详情
法规、行政规章的程序作了原则规范;行政处罚法对行政主体实施行政处罚的程序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在上述程序中,行政相对人的了解权、知情权、陈述权、申辩 即有义务听取各方意见、调查情况;复议程序一经启动,被申请人即应提交当初作出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申请人、第三人可以查阅被申请人提出的书面答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86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