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可能出现过度干预、负效干预的现象,而对这种现象的遏制,最终力量只能是依据市场要求的经济法律规范。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需要国家干预论才将经济法的 个体效率与社会整体效率、经济竞争与经济合作、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微观经济发展与宏观经济发展等等之间的关系,使它们从失衡状态走向均衡。 [40]再如利润目标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963.html -
了解详情
高还是低的争论也略做推敲。接着第四节,重新聚焦法律系统与信任机制之间的关系,侧重于思考在中国文化氛围里形成系统信任和普遍信任、尤其是对法治秩序的信任的可能性 值得信赖选项的意见比率在北京市最高,占38.8%。与此相比较,对警察的信任度则低得太多(只占56.6%),在内地、边境城市尤其如此 [63]。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140.html -
了解详情
个人利益纠纷,而是代表国家利益的公诉机关和破坏社会秩序的被告人之争,诉讼的结果也是直接关系到国家和公共利益,证人作证的目的从根本上说是帮助国家 8] 美发根:《关于建立强制证人作证制度的思考》,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9] 陈光中主编:《诉讼法理论与实践》(1997年卷),法制出版社,1998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7138.html -
了解详情
时往往会迅速地通过许多法案,所以这些法案可能没有通过充分的思考辩论,并不能真正反映出立法委员的智能,而有伤害人权的可能。而“隐藏危险”,则是说某些草案中的条文 《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中,王希教授论证了美国宪法产生的制度背景:独立前,英国北美殖民地的治理都以法律上的契约关系为基础,并建立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63.html -
了解详情
。法治的唯一源泉和真正基础只能是社会生活本身,而不是国家。悖论之四:理想与国情就总体来看,法治是一种实践的事业,而不是一种冥想的事业。它所 中国是一个大国,各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54尽管这一判断已成为老生常谈,在许多言说者那儿已失去了思考的意蕴,但在我看来,这仍然是今天我们在思考中国法治问题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353.html -
了解详情
留下来的法律书籍看,大多数书籍不过是对当时现行法的注释而已,围绕法哲学的思考几乎是空白。由于古代日本与欧洲隔绝,日本学者只在与中国和荷兰人的接触中 ,日本人仍然具有把人类根源的家族制度放到次要的位置而把实践和实现国家理想作为人生最高理念的倾向。[35]因此,在公法关系上经常体现的是“忠义奉公”思想,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94.html -
了解详情
的国家机器,有能力、有条件侵犯公民权利,并且这种侵犯还经常打着“合法”和“公共利益”的旗号进行。为什么人们把国家比作“利维坦”怪兽,对国家权力如此恐惧? 我国的国家赔偿立法中,保障国家赔偿取得的制度必须作为立法的重点。三、以人权充分保障为视角,完善我国国家赔偿制度的思考和建议在人权语境下,国家机关及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131.html -
了解详情
不能接受比例原则和显失公正之间是一种完全的等同关系,或者说,只是一种概念上或者语义上的游戏。比如,警察向醉酒驾车强闯检查线之后逃逸的当事人开枪, 失公正的?具体在哪些地方法院认为有欠公允?理由是什么?以此来引导行政机关更正的思考方向。这么做在制度上是可行的。一方面,上述意见本身就是法院判案的基础,构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210.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刑法的这一条文要件又如何操作呢?没有细致规定并没有阻碍实践的进程,司法者们在适用七九刑法时并未感到彷徨,而是比此时我们适用九七刑法还要从容得多。 广义上的理解,并认为要成为公务员无须与联邦政府有形式性的契约或代表关系,主张只要处在公共责任的地位或立场上,无论作为个人是否被雇用,都属联邦贿赂法上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943.html -
了解详情
,并使得各项法律透过具体案件得到实施。这似乎是不言而喻的。但如果对此作进一步的思考,就不能不令人产生这样的困惑:司法权无疑也是一种缺点和优点同样显著的 遭到拒绝,则可以向治安法院提出请求。治安法院将就是否保释问题举行听审,届时警察和嫌疑人及其律师作为控辩双方,到庭陈述意见并进行辩论,法官将就此作出裁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3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