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法律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认识到自己行为的违法性,由于违反注意义务而没有认识的犯罪心理,也称违法过失。在法律过失的情况下,行为人对于事实本身是有认识 主客观因素后最终认识到构成要件有实现的具体可能性的情况下,行为人仍决意从事该行为,这样的主观心态难道还属于过失吗? 这明显就是故意。进而推之,这种认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844.html -
了解详情
场合,有身份者没有分担实行行为,直接行为者是无身份者,其行为也可能实现可罚的违法类型,因而将无身份者作为正犯,有身份者作为教唆犯处罚是适宜的。{28}202 成为纯正身份犯的实行者,而不过是无身份者有故意的工具,有身份者利用这样的工具,成立间接实行犯,无身份者应认为是帮助犯。这一点也为我国学者所赞同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644.html -
了解详情
场合,有身份者没有分担实行行为,直接行为者是无身份者,其行为也可能实现可罚的违法类型,因而将无身份者作为正犯,有身份者作为教唆犯处罚是适宜的。{28}202 成为纯正身份犯的实行者,而不过是无身份者有故意的工具,有身份者利用这样的工具,成立间接实行犯,无身份者应认为是帮助犯。这一点也为我国学者所赞同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448.html -
了解详情
]在布鲁塞尔草案中,有关条文在实质上与这个条文是一致的。在所谓的W/76草案中,该条是这样的: 全体成员均应提供刑事程序及刑事惩罚,(至少) 商业利益或者私人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在不具备这种犯罪目的时,只要具有了一定金额数量的违法复制品,也构成犯罪。 其他主观性要求,要么由于标准低而容易招致国际的批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257.html -
了解详情
不认定为犯罪。因为双方之间主要是买卖合同关系,适用合同法,而合同法却没有这样的规定。从此例可看出,以通常所说的量的标准(如数量、数额)是难以作出准确的定性的。 最后 (日)木村龟二:《刑法学词典》,顾肖荣,郑树周译,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91年版,第100~101页 5(日)木村龟二:《刑法学词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559.html -
了解详情
以侵犯非物质利益为主要形式,受害人只要不使用电脑,便很难查知违法行为存在的事实;⑶许多网络侵权行为具有技术性特征,一些侵权行为不借助技术手段很 的各种规范通常要求具有相对稳定性,调整互联网上侵权的法律规则难以保持这样的稳定性。[28] 无可否认,虚拟网络的发展对传统理论形成了多方面的冲击。比如,在网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710.html -
了解详情
的审查范围只局限于合法性审查领域,这就使得在程序上无法保障当事人的民事合法权益。笔者认为,这样的观点是未能明晰行政裁决真意所致。行政裁决是对平等主体之间 应判决拆迁人承担赔偿责任,还应判决行政机关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行政机关或拆迁人违法拆迁除应当足额赔偿被拆迁人实际损失之外,还应当对被拆迁人因拆迁而导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249.html -
了解详情
主体标准并不是在任何场合都可以并用,更遑论混用了。而现实中恰恰出现了这样的做法。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联保贷款管理指导意见》(2000年1月 ,物业服务企业4)、事业单位2、社会团体2、农民集体6、城镇集体1、公司2、个体工商户2、农业生产经营者2、农民9、村民6(其中村民委员会3、村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2417.html -
了解详情
场合,有身份者没有分担实行行为,直接行为者是无身份者,其行为也可能实现可罚的违法类型,因而将无身份者作为正犯,有身份者作为教唆犯处罚是适宜的。{28}202 成为纯正身份犯的实行者,而不过是无身份者有故意的工具,有身份者利用这样的工具,成立间接实行犯,无身份者应认为是帮助犯。这一点也为我国学者所赞同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2138.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是否职权行为、侵权主体是否行政机关或其公务员,才可以进一步去审查职权行为是否具有违法性。而行政诉讼则不存在这样的归责进程。 正因为如此,对因果关系的审查 ,为保护受害人之赔偿请求权充分实现,采过失推定主义,即被害人只要能证明公务员之违法行使公权力致其受损害时,就一般地推定公务员具有过失;而国家如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14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