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措施,以促进集中审理原则的落实。我国台湾地区1999年司法改革会议曾就推动刑事审判集中审理制之议题加以讨论,提案机关司法院及法务部曾指出,集中审理 审理后恢复审理的案件,审判长应通知公诉人、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在开庭前可以重新审阅庭审笔录。开庭时,宣布恢复法庭调查后,应首先阐述前次开庭的经过和质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889.html -
了解详情
其中对物证、书证、鉴定结论(鉴定人出庭的除外)、勘验、检查笔录、视听资料,只要求在庭审中出示,听取各方当事人意见后,法庭便可以审查确认这些证据的法律效力 自行书写的方式证明,侦查人员出庭作证仍有其积极意义:一是有利于贯彻直接言词的刑事审判原则。侦查人员出庭,就程序的相关事实作证,接受控辩双方的询问,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527.html -
了解详情
冲突和对抗的战场,法官话语自然与日常生活中的话语有所不同,本文将通过下面的庭审笔录对法官话语加以实证分析。 审:出生年月日? 被:1971年7月1日。 法官话语应当浅显易懂,但这决不 意味着要将法官话语庸俗化、粗俗化。特别是在刑事审判中,法官话语必须要得体,必须符合法庭这样一个庄严肃穆的话语背景。例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706.html -
了解详情
其中对物证、书证、鉴定结论(鉴定人出庭的除外)、勘验、检查笔录、视听资料,只要求在庭审中出示,听取各方当事人意见后,法庭便可以审查确认这些证据的法律效力 自行书写的方式证明,侦查人员出庭作证仍有其积极意义:一是有利于贯彻直接言词的刑事审判原则。侦查人员出庭,就程序的相关事实作证,接受控辩双方的询问,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19.html -
了解详情
,让辩护律师无法全面地了解案情。”[4] 3、法官的审前预断仍然无法避免,庭审方式改革受到严重挑战。 由于人民检察院享有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决定主要证据的权力,因此 法学(新编)[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 [2] 刘根菊.刑事审判方式改革与案卷材料的移送[J].中国法学,1997(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10.html -
了解详情
情形,且没有新的线索或者材料表明可能存在非法取证的,庭审调查举证、质证可以简化。 第十六条审判人员应当在庭前会议报告中说明证据收集合法性的审查情况 证据收集的合法性进行辩论。 第二十条公诉人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加以证明,可以出示讯问笔录、提讯登记、体检记录、采取强制措施或者侦查措施的法律文书、侦查终结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97359.html -
了解详情
的,可以暂扣存储介质或者相关设备;严重扰乱法庭秩序,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核对诉讼参与人身份 10. 审判长应按照原告(上诉人)、被告(被上诉人 庭前证据交换程序及庭前会议程序等审理前的准备阶段认可的证据,经审判人员在庭审中说明后,视为质证过的证据。 94. 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0371.html -
了解详情
提示(2011年10月31日福建省律师协会第八届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第一章 律师办理刑事案件执业风险的界定和基本问题一、律师执业风险,是指律师执业过程中, 的原因。 三十三、在审查起诉阶段或审判阶段,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时,如果发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口供与卷宗口供笔录回答不一致时,应当问明其前后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7687.html -
了解详情
提示(2011年10月31日福建省律师协会第八届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第一章 律师办理刑事案件执业风险的界定和基本问题一、律师执业风险,是指律师执业过程中, 的原因。 三十三、在审查起诉阶段或审判阶段,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时,如果发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口供与卷宗口供笔录回答不一致时,应当问明其前后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7686.html -
了解详情
提出不适用死刑立即执行的辩护意见。 辩护律师应重点参考《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刑事审判参考》、《人民法院案例选》以及其他公开出版物。 第三十六条 在 应当全面审查侦查、审查起诉程序以及诉讼文书是否存在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形,制作阅卷笔录。 第四十九条 阅卷时,辩护律师应当审查被告人供述、被害人陈述、证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53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