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微犯罪中的犯罪嫌疑人,认罪悔过、赔礼道歉、积极赔偿损失并得到被害人谅解或者双方达成和解并切实履行,社会危害不大的;3、初次实施轻微犯罪的犯罪嫌疑人, 明确规定有一定关系。笔者曾在1999年呼吁过在国庆50周年对部分确已悔改的犯罪分子实行特赦,[11]现再次建议,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特赦一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803.html -
了解详情
其通过和解获得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机会是比较合理的。目前,对于已满16周岁未成年犯罪的案件,司法机关从教育、感化、挽救的角度出发、对其适用缓刑。但是,笔者 被害人的谅解。 4、被害人要求从宽处理或者不追究加害人的刑事责任,双方达成书面和解协议,协议经双方签字后即具有法律效力,一方无正当理由拒不履时,另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7208.html -
了解详情
,则当事人才乐意接受调解。韧则耐心细致,不厌其烦,不放弃任何可能促成双方当事人和解的希望,调解可一而再、再而三地进行,可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当然如果达成协议 法官始终保持公正立场,不可能在宣判之前评判案件。但在调解中,双方当事人的观点已接近,却在某个环节保留分歧,争执不下。此时做当事人单方思想工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287.html -
了解详情
庭前调解之被动调解对量刑的影响 调解指的是受理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召集当事人双方进行的调解,或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及被害人要求受诉法院进行的调解。这种调解 自愿向被害人或者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表达和解愿望并达成协议,实际履行的形式;或虽经受诉法院召集,但未在法官主持下双方已将赔偿问题解决的形式。主要适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0910.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实现和谐。在德国的民事诉讼中,法院常常很积极地促成双方当事人和解。1976年《德国民事诉讼法典》第279条规定,地方法院和州法院应在 主观擅断随心所欲地调查收集证据。另一方面表现为一些法院及其法官常常以现行民诉法已对当事人自负举证责任作出了明确规定为借口,对本来认为由其调查收集的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8601.html -
了解详情
背景。再加上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提倡以及我国司法界已有的刑事和解的有益尝试, 应否借鉴以及如何借鉴刑事和解的问题已经迫切地摆在立法与司法界眼前。关于刑事 的矛盾应该是加害人与被害人之间的矛盾, 解决这些矛盾最直接的途径就是从矛盾双方入手。但是随着国家的出现, 公权救济的介入以及私权救济的被排斥, 国家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8254.html -
了解详情
参加诉讼。 5、需要由人民法院勘验或委托鉴定的进行勘验或者委托鉴定。 6、组织双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交换证据材料。 7、依当事人申请或依职权作出财产保全或证据保全 ,同时也有利于在审前促进双方和解,化解纷争,节约诉讼成本。 5、建立审前调解制度,构建具体操作程序。 在我国,结合已有经验和现有的司法资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621.html -
了解详情
自认内容仅限于与陈述人不利的事实,亦未规定陈述与承认的先后顺序,因此只要是双方已达成一致的陈述,无论其内容对何方有利,陈述与承认孰先孰后,均可构成 ,都是通过当事人相互作出让步而对案件事实的认可,其认可的目的 是达成调解协议或者和解从而尽早解决纠纷,息诉止争。这种让步与自认有着明显的区别,是当事人为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010.html -
了解详情
。在实践中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不适用调解。理由是:首先双方进行和解没有法律依据,从审理确认案件参照行政诉讼程序的角度看,确认案件不仅涉及当事人利益 违法行使职权的行为应当先行确认。申请确认的,应当先向侵权的人民法院提出的规定已与(2004)10号司法解释相抵触,故基层法院若与确认申请人达成了和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410.html -
了解详情
的人讲述其被害经历的机会。被害叙说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方式或增强自我意识的工具已具有较长的传统[6]。事实上,作为精神病治疗法本身,回溯到弗洛伊德和 对刑事和解模式显然需要进一步的细致研究,如需要设计一些实验来验证或确认刑事和解的双方直面会商对其的影响是否要比其他一些方式,如书信叙说、日记叙说、在法庭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704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