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包期内,对于发包方单方解除合同,或者假借少数服从多数强迫承包方放弃或者变更土地承包经营权,或者以划分口粮田和责任田等为由收回承包地搞招标承包,或者将承包地 ,国土资源部还将采取若重大措施:抓紧修改《土地管理法》,改革征地制度,着手起草《土地征用条例》,完善土地市场调控。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把政府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165.html -
了解详情
单纯依赖资金投入和项目建设,则未免舍本逐末。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制度建设。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虽然在维护农民自主经营、激发农民积极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囿于 集体经济组织内部之间承包转包、转让、互换、入股、抵押等。至1998年修改后的《土地管理法》对转让范围的限制虽有所放宽,但依然还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349.html -
了解详情
所取资金和城市向农村所取土地的问题,资源配置的经济学规律不可避免要使集体土地涉足城市房产市场;另外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城市化的加速进行城市 集体所有权表现为一种不完全的所有权,其收益权受到削弱。我国《土地管理法》中明确规定了土地征用的补偿标准,这种补偿标准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052.html -
了解详情
管理机关。故而在现实中全民所有即演变为国家所有。在实行计划经济时期,国家所有的土地直接分配或划拨给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国营企业等组织无偿占有利用的; 选择了继续保持国家所有权不可流转,而允许有偿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土地利用体制。1988年《宪法》和《土地管理法》的相继修改,突破了旧有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332.html -
了解详情
其低级、落后致与现代市场经济机制要求格格不入之实质。倘若改革和完善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参考民法上“总有”理论,则必然进一步造成所有权虚置,真正所有者无 ,也与农村现实和改革目标相悖。我国现行宪法、民法通则、土地管理法和农业法均明文规定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法定主体为“农民集体”,如1998年新出台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347.html -
了解详情
使用权流转的相关规定及其缺陷我国现行法律中与农地使用权相关的法律规定散见于《土地管理法》、《农业法》、《担保法》等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农村城市化的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种地不再是一些农户的唯一依靠,农户对土地的依存关系逐渐发生变化。推动农地使用权流转可以实现物尽其用,避免耕地的闲置浪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279.html -
了解详情
性制度。1986年通过,1998年8月29日第二次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确定了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该法第十四条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 调查数据汇编:1986-1990》,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周飞舟,1996:《土地调整中的农村权力关系:对中国三个村庄的实地研究》,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942.html -
了解详情
性制度。1986年通过,1998年8月29日第二次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确定了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该法第十四条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 调查数据汇编:1986-1990》,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周飞舟,1996:《土地调整中的农村权力关系:对中国三个村庄的实地研究》,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940.html -
了解详情
种财产权的形式,它具有十分丰富的经济内涵和政治内涵。”[2]因此,实行土地所有权的变革必然要受到基本政治制度的刚性约束,只能在现有的政治经济格局 我国现行立法不符,也与农村土地改革的目标相悖。我国现行宪法、民法通则、土地管理法和农业法均明文规定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法定主体为“农民集体”,如1998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113.html -
了解详情
必须由全体村民或村民代表按一定的程序表决决定。虽然草案第136条和《土地管理法》第14条和第15条分别对承包期内调整出本地的和本集体经济 绝对权请求权抑或侵权责任方式[J].法学,2002(11)。 [6]王卫国:《中国土地权利研究》[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50页。 [7]梁慧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09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