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模式进行审理,各方当事人享有充分的举证质证、辩论、上诉等程序权利的保障。而且在案外人异议之诉中,申请执行人系作为一方当事人(被告)参加诉讼,享有独立的诉讼 应用)》2008年第1期。 [6][德]汉斯约阿西姆穆泽拉克:《德国民事诉讼法基础教程》,周翠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15页。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295.html -
了解详情
以完全意义,又未真正弱化法院职权,使二者都迷失了自己的方向,[32]但十余年来的民事司法改革,在强化当事人举证责任和弱化法院职权取证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问题均由审判法官作出,法官对证据能力和证明力的判断在同一诉讼程序中完成,因此庭前证据交换程序即证据排除程序应由审前法官或助理法官主持,以避免审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415.html -
了解详情
之前提出证据,原则上在主辩论日期不准提出新证据。[4]德国民事诉讼法第296条规定:在作为判决基础的言词辩论终结后,再不能提出攻击和防御方法。 《规定 [10]参见陈桂明著:《程序理念与程序规则》,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第2页。 [11]李浩:《民事诉讼举证责任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498.html -
了解详情
,该责任的实现与其他不是发生在刑事诉讼程序中的类似法律责任的实现方式并无任何差异,如在民事侵权之诉较为发达的英美法系国家里,公民有权对司法机关在 与控告的程序;犯罪嫌疑人就其申诉与控告该承担怎样的举证责任;如果犯罪嫌疑人的申诉、控告被接受机关驳回,或根本无人受理,犯罪嫌疑人又该如何等诸问题并无可供参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527.html -
了解详情
所带来的困惑。例如,诉讼法上的举证责任与实体法上的民事责任、刑事责任中的责任是在同一意义上使用的吗?第二,因否定诉讼责任(或诉讼制裁)所带来的困惑。 ,罚款、拘留在各国普遍存在。此外,部分国家还存在一些颇具特色的制裁措施:(1)拘传。如《德国民事诉讼法》第380条规定,证人经合法传唤不到庭作证,可处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599.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保全,并建立诉前证据保全程序中的调解协议制度。 我国目前正在进行民事诉讼法修正准备,也有学者拟订的证据法草案出台,这些法律的修正或制订都将涉及到民事 的一种反映。从应对实际需要和法制统一上看,不足显见。在当前强调当事人举证责任的司法改革背景下,不良影响更为突显。 从证据保全启动上看,我国大陆和台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837.html -
了解详情
框架内,甚至可以进一步把法官作为仲裁程序中的友好调停人使用。上述条文甚至允许当事人在诉讼开始后放弃上诉权。 《法国新民事诉讼法典》第12条(4)又规定 的当事人主义与法院对诉讼程序有权指挥的职权进行主义融合在一起,形成德国等大陆法系国家特有的诉讼模式。如以当事人收集证据和进行举证的诉讼行为来说,法国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946.html -
了解详情
侵权;因违法执行判决、裁定及其他生效法律文书造成侵权。这三种侵权行为有一个共同点,都属于民事诉讼中的行政性司法行为侵权。这是一个很有趣、很值得探讨的 上是人们于案件发生后,依照法律规定能够收集到的并且对案件具有证明能力的一系列信息。程序总是通过当事人的举证责任的分担和公开的论证过程,来保证信息和证据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075.html -
了解详情
理论可以利用。笔者认为可以借鉴的基础是德国民事诉讼学者关于既判力扩张的看法,当判决的理由中涉及的法律关系是作为判决的诉讼标的的前提法律关系时,该判决 审理重点集中在确认刑事被告盗窃及出售有关资料方面,但对于该资料是否属于商业秘密这一重要问题并未展开充分的举证、质证,而这一问题又是侵犯商业秘密侵权案件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842.html -
了解详情
任何应诉的义务,只是像在关于遗失票据的公示催告程序中的潜在利害关系人那样可以在接到通知后决定是否向法院提出权利主张或者其他异议。当然,在对有关财物的 ,民事没收遵循典型的民事诉讼规则。虽然民事没收程序一般是由政府的执法机关启动的,但它却不像刑事没收那样完全要求公诉机关承担关于犯罪收益的举证责任,相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10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