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权是公民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姓名的权利。[2]近现代关于姓名 的法律规定,经历了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且姓名的权利性质也在发生演变。最初 转型。即自然人通过姓名的使用,使姓 名涵盖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得以明确和定型,进而使自然人在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相应民事行为能力的前提下,平等、自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0485.html -
了解详情
与债务人对主合同履行期限作了变动,未经保证人书 面同意的,保证期间为原合同约定的或者法律规定的期间。 3、信用卡风险分担问题 信用卡容易遗失或者被盗,从而 国家助学贷款法律关系中,政府是以民事主体身份出现的,是债权人;贷款学 生作为另一方民事主体,是债务人,因此学生必须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694.html -
了解详情
行使劳动权利并承担劳动义务的法律资格。公民在劳动法上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与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是不同的。公民享有民事权利能力,但不一定享有或不 能力,从保护劳动者利益出发,作了具体排除性规定。不具有劳动行为能力的公民大体有四类,(1)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2)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848.html -
了解详情
未成年人不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但因其具有完全民事权利能力,为独立利益主体,故其利益受损时固然享有诉权。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也规定了诉权作为儿童 行使相关法律不完善有关。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应赋予一定年龄段的未成年人相应的诉讼行为能力。对于限制民事行为的未成年人,我们可以按照民事行为能力的情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430.html -
了解详情
错误的;(七)违反法律规定,管辖错误的;(八)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没有回避的;(九)无诉讼行为能力人未经法定代理人代为 时代的加快发展和我国法治建设的具体现实需要,我国建立再审专门法院,可能是必要的选择和发展方向,具有长远目标意义;而在适当时机制定民事再审特别程序法,并且以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976.html -
了解详情
参加庭审。 (二)未成年人出庭率低,不利于诉讼权利的行使。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 混淆。 (四)监护人监护不当,未成年人诉讼权利难于保障。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未成年人只有通过监护人代理才能行使民事诉讼权利。而在审判实践中,往往对未成年人造成侵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509.html -
了解详情
是《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的7种证据形式之一,在民事证据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我国实践中由于缺乏可操作性的具体规则,证人证言作用十分有限,证人 。证人作证的行为不同民事法律行为,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不能等同。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精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746.html -
了解详情
,将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等分类纳入了司法解释规定。但不论法律还是司法解释,均未对上述各类证据的概念予以具体阐述。而我们对这些概念的把握, ,仅是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作原则性规定。根据该规定,对民事诉讼中作伪证,提供虚假证据,毁灭证据等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可对行为人司法拘留,和处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606.html -
了解详情
人和老年人的监护问题。我国《民法通则》第十七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员担任监护人:(一)配偶;(二)父母;(三)成年子女;(四) 种:法定监护、指定监护,而且这两种监护类型,法律均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不允许当事人自己以自身的意思表示来决定,从这个意义上看,我国的法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062.html -
了解详情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其构成要件包括: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 的要具体深入和准确,也就是说智能化机器能够具有表意能力,能够表达出相应的意思;另一方面,智能化机器具有独立执行相应意思表示的能力,即具有行为能力,比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279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