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能不说是一大缺陷。[3] 《民事诉讼法》必须规定具体有力的措施来保障和完善当事人收集证据的权利。在自主取证方面,关于律师的取证权利,《律师法 社会成员扩张的趋势(例如强制证人出庭作证)。[7] 文书提出义务制度是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所普遍采用的书证收集制度。当事人申请文书持有人提出文书必须具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996.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责任制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对法院权力的侵犯和妨害以及促使法院权力的依法行使,因此,《民事诉讼法》规定法院有权主动地对各种违法行为采取强制措施即实施 设计。因此,我们可以从程序性申请、程序的裁判者、对立面的设置、正当过程、证据与举证责任、程序性裁决、程序性裁决的再救济这七个方面[18]出发,对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650.html -
了解详情
实践的需求,而且也暴露了我国立法的缺陷。 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简易程序和普通程序是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所适用的两种相互独立的诉讼程序,二者各有 是因为法院和当事人对案件性质及具体案情的错误认识所造成的,则有无必要重新进行证据调查应作具体处理。若某一案件事实十分清楚或当事人双方对其均无争执,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649.html -
了解详情
的限制而随时提起;当事人在判决前请求撤诉必须由法院准许;在法院对证据的主动收集上,现行民事诉讼法仍规定: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 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可见,以人为本的理念已成为我国社会全面发展与改革的指导,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修订也不例外。为此,我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899.html -
了解详情
。第一种是合二为一的立法模式,就是将审判和执行都放到民事诉讼法中。第二种是分别制定为两部法律。第三种是执行问题分散的规定在民法典的债权编和破产法当中 对于认定事实有重大意义,很多案件并不是法律问题,而在于事实没弄清楚,所以制定证据规则还是必需的。这里对证据法的性质提一点看法。有些人对证据法的性质不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894.html -
了解详情
经济效果的有力途径。 (二)民行检察部门对息诉工作没有准确定位 很多人根据《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想当然地认为:按审判监督程序抗诉是民事行政 指《民事诉讼法》第185条所规定的以下四种情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8]:(1)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247.html -
了解详情
危险,相反,会更加促使仲裁机构和仲裁人员运作仲裁证据制度规则的细心和谨慎。 2、《民事诉讼法》、《规定》、《仲裁法》和各仲裁规则四者间的 中, 可能导致举证责任不再具有确定性、举证责任开始游移不定, 参见叶自强: 《民事诉讼制度的变革》, 法律出版社, 2001 年,第187 页。笔者不赞同这个观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055.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再审请求范围的限制。 1.该观点符合法律规定。《民事诉讼法》第151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对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 再审的案件,主要比照《民事诉讼法》第152条的规定,再审案件当事人对事实认定有异议的,应当开庭审理,如再审中提供新证据的,需要对原审认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32.html -
了解详情
诉权说之下的诉讼标的理论。该说认为诉权是宪法赋予公民要求救济的基本权利,民法和民事诉讼法均服务于宪法规定的诉权实现,民法对应适用的裁判规范未明确规定 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75条第4款规定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定的事实,当事人无须举证。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448.html -
了解详情
》赋予了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权利,当事人认为生效判决和裁定有错误的可以申请再审,上述规定虽然与《试行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申诉相比有所进步,但由于申请再审权来源于 被撤销的。(4)由于法院的原因导致当事人未能在原审中提出足以影响裁判结果的证据的。(5)法院不符合证明标准要求而认定事实的。(6)在原审结束后或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61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