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例如正在制定的《监狱法实施条例》对有关收监、减刑、假释、监外执行、释放等刑罚执行工作作了进一步的细化、释义、延伸和补充;同时,司法部正在会同公安部 等的罪犯,应考虑特殊情况,本着立法精神,适当放宽考虑办理减刑。对其放宽期限和程序等变通性适用有待法律明确规制。按照刑罚个别化的原则,对未成年犯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301.html -
了解详情
缓刑在轻罪案件中被广泛运用,也由于其监外执行的特性,为广大被告人所追求,也是律师们在许多案件中积极追求的目标。以下就缓刑的法律适用作一些 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 3.累犯不适用于缓刑。 三、缓刑的考验期限 判处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2个月。 判处有期徒刑的缓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988.html -
了解详情
死刑(立即执行)、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罚金、没收财产、驱逐出境。而暂予监外执行,只是监禁刑的一种变通,不应归为“非监禁刑”的范围。“行刑”也就是执行 一种方式。此外,根据刑法第七十六条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由公安机关考察,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配合,如果没有本法第七十七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04.html -
了解详情
相关法规,例如正在制定的《监狱法实施条例》对有关收监、减刑、假释、监外执行、释放等刑罚执行工作作了进一步的细化、释义、延伸和补充;同时,司法部正在会同公安部 等的罪犯,应考虑特殊情况,本着立法精神,适当放宽考虑办理减刑。对其放宽期限和程序等变通性适用有待法律明确规制。按照刑罚个别化的原则,对未成年犯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88.html -
了解详情
人民法院应当及时作出不准出境决定书,同时依照有关规定办理边控手续。 实施边控的期限为缓刑考验期限。 第七条对缓刑犯的社区矫正,由其在大陆居住地的司法行政机关 、执行刑罚的台湾居民判处管制、裁定假释、决定或者批准暂予监外执行,实行社区矫正的,可以参照适用本意见的有关规定。 第十二条本意见自2017年1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44830.html -
了解详情
就是检察机关的监督考察、教育矫治职责。附条件不起诉附有不起诉的条件和考验期限,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需要遵守相应的法律规定,只有满足了法定的条件,未出现法定 是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既有别于成年人,也有别于已经被判处缓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的人,应当根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督考察、教育矫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6313.html -
了解详情
,在专门的国家机关的指导和监督下,依靠社会的力量,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社区 的适用对象主要包括下列五种罪犯,即被判处管制的;被宣告缓刑的;被暂予监外执行的:被裁定假释的: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对于符合上述条件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8964.html -
了解详情
会产生一个与法律逻辑相背的现实结果。具体地说,根据现行刑法的规定,假释考察期限从罪犯假释之日起计算,有期徒刑的假释考察期为其余刑部分,无期徒刑的考察期限则 ,引入假释活动,而衍生众多消极现象;或者把假释视为一种清理老残犯(属监外执行范围)的权宜办法,从而削弱其刑事奖励的作用。 罪犯假释提请权与审查权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6934.html -
了解详情
财产、驱逐出境属于非监禁刑。同时,根据我国的刑罚制度,缓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也属于非监禁刑。 二、适用非监禁刑的优点 同监禁刑相比,非监禁刑 依法有效监管。 1997年《刑法》第76条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由公安机关考察,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配合。公安机关的性质和任务决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5516.html -
了解详情
而是一种社会化的矫正措施。适用的对象为:被判处管制、被宣告缓刑、被暂予监外执行、被裁定假释、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中,最为重要的 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使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00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