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行为人对逃逸行为及其后果在主观心态上是出于过于自信的过失,还是间接故意?这涉及对酒驾肇事行为是定交通肇事罪,还是定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当然,需要 交通肇事罪的刑罚设置整体较轻。反观其他国家对于交通肇事行为的法定刑都较重,如在日本,危险驾驶致人死伤可能判处15年有期徒刑;在英国酒后驾车致人死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351.html -
了解详情
成重伤。此时,行人穿越马路作为介入因素仅是发生本案的条件,肇事的真正原因则是违章超速行车,因此应当认定行为与结果具有因果关系从而可以构成本罪。法释〔 结果的发生,表现为过失的心理态度;而利用交通工具故意杀人或者故意伤害,则表现为故意的心理态度,这是区分两者的关键所在。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128.html -
了解详情
是行为人对逃逸行为及其后果在主观心态上是出于过于自信的过失,还是间接故意?这涉及对酒驾肇事行为是定交通肇事罪,还是定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当然,需要 交通肇事罪的刑罚设置整体较轻。反观其他国家对于交通肇事行为的法定刑都较重,如在日本,危险驾驶致人死伤可能判处15年有期徒刑;在英国酒后驾车致人死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8603.html -
了解详情
无故意。最高法院维持了二审法院的判决。 [9] 值得一提的是,对交通肇事案件,目前我国实践中法官对故意和过失的认定,非常谨慎,并没有大量适用以危险方法 罪。这不符合刑法中主客观相统一的定罪原则。 交通肇事罪的量刑起点和最高刑,与其它相关的故意犯罪存在巨大落差。前者的量刑起点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8112.html -
了解详情
发生本案的条件,肇事的真正原因则是违章超速行车,因此应当认定行为与结果具有因果关系从而可以构成本罪。(二)本罪与过失损坏交通工具罪、过失损坏交通设施罪的界限 ,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第七条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或者机动车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7766.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1997年《刑法典》规定的交通肇事罪仅限于过失犯罪,一般情况下最高也只能处三年有期徒刑。现有关于交通肇事罪的规定也没有预见到交通肇事后连续冲撞情况的 予以严格限制。而且,在醉酒驾驶属间接故意危害公共安全而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况下,与直接故意采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情况相比,行为人主观恶性相对较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4369.html -
了解详情
问题。当然这个问题还需要深入研究。 三、过失行为能否转化为不作为的故意犯罪 通常认为,先行行为能够引起作为的义务。与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案件中能否构成不作为的 的作为义务违反,只要按照《道路交通法》第72条第1款前段所规定的违反救护义务的犯罪来处理就够了。 相反地,认识到被害人处于要保护状态,将被害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45775.html -
了解详情
并结合其人身危险性和再犯可能性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40%以下。过失犯罪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50%。 3、对于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 刑的20%以下: (1)交通肇事后积极施救的; (2)其他可以减少刑罚量的情形。 (二)故意伤害罪 1、法定刑在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幅度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96782.html -
了解详情
认定陈家“酒后驾驶机动车超速行驶并违反交通信号管制”,这些都是道路交通法中的一般违法行为,都是意志正常状态下的故意行为,与刑法第114条、115条中无 肇事过失论者内心定然认识到了其自身逻辑上的矛盾,故此对交通肇事的过失法理不做分析,强悍结论以维护权威。 交通肇事过失论跟风者众,形成了一统天下的局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8571.html -
了解详情
即便该结果发生了,也不能要求行为人承担过失责任。所有的交通肇事行为,都应当是具有结果预见可能性但违反结果回避义务的行为。如果结果发生不应当避免,难以 。 {14}井田良,见前注{5},页212。 {15}参见姜伟:《犯罪故意与犯罪过失》,群众出版社1992年版,页381。 {16}张明楷教授认为,信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239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