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实现来考察。其次,只有引入诉权理论才能为对抗制的诉讼机制寻找理论根据。[4] 笔者认为,刑事诉权与民事诉权相比,二者在实质上具有同一性,不同的只是外形 纸上谈兵而已,只能证明刑事被害人徒具当事人之名罢了。而对于公安机关是否是诉权的主体问题,实际上是如何看待侦查权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刑事诉讼中侦查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513.html -
了解详情
契约的对象。[9] (2)与民事诉讼契约的性质的差异性合意的效果不同 从对诉讼结果的影响来看,刑事和解契约似乎与民事诉讼中的诉讼契约极为相似,但是应 行为[19],因此,可用民法上的契约理论来得出:一经达成协议,除非加害人能够证明订立协议时有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或加害人乘人之危、欺诈胁迫、违背公共利益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890.html -
了解详情
那么刑事和解就会增加一个复杂的事实证明和责任分配程序。再者,如果加害人认为自己无罪,那他也不会同意与被害人和解,从而失去和解的基础。与此同时,加害人 及,如果简单地参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来确定现有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标准,必然远远低于单纯的民事案件的赔偿,因为后者的范围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879.html -
了解详情
的理论体系。 1、使用民事诉讼法律制裁的表述,可以避免与举证责任等概念相混淆。在诉讼法上,有一些名为责任的东西如主张责任、举证责任、证明责任等,实际上与 对应的是实体性制裁,在这些概念的基础上,陈教授试图提出一种有别于传统刑事诉讼理论的新程序理论即程序性制裁理论。 程序性制裁理论有两个核心问题:一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599.html -
了解详情
证明在大多数情况得到的结果与客观事实并不完全一致,承认诉讼证明的相对性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我国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立法完善建议 ㈠、我国应设立优势证据 立法上予以规定。 注释: ①李学灯〈〈证据法比较研究〉〉第689-690页。 ②〈〈德国刑事诉讼法典〉〉引言,第17页。 ③王宝发〈〈人民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421.html -
了解详情
需要达到什么样的证明标准?7.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受到侵犯后,如果需要赔偿的话,赔偿的原则和范围是什么?赔偿金与损失额是否必须相当? 四、建立当事人民事诉讼权利法律救济制度 的平台上共同交错、共同摩擦、共同竞争和共同发展。这一要求反映于诉讼程序就是为对立面的对峙、反省、交涉和融合提供足够的时间、空间、步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075.html -
了解详情
制度改革中既要解决证据制度的一系列宏观问题,如改革的总体目标、证明模式的选择、证明标准的确定等,又要解决众多的微观问题,如证据规则的完善、怎样 形式为宜,不过应该按照三大诉讼法各自特征分类表述。比如证人的强制手段在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就应有所区别。3)拘传的适用。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810.html -
了解详情
著名民事诉讼法学者兼子一先生就是以法院与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哪一方具有决定诉讼的实体内容的支配权作为标准来划分职权主义与当事人主义的。[7]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事 而只能在当事人决定审判对象即争点并证明所争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审判。当事人主义这一特点也是现代民事诉讼与现代刑事诉讼在诉讼结构上的重要区别。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185.html -
了解详情
大陆法系的内心确信虽然表述话语不同,但实际含义与实务中的操作标准均处于同一层次,均为最高诉讼证明标准。 (3)在证明责任的分配上,对于实质性证明 出版社1991年版,第35页。 [17]事实上,在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中已有了原始证据证明力大于传来证据证明力的部分规定,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095.html -
了解详情
确定性的特征。它与书证、物证、视听资料、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等证据相互印证,使民事诉讼证 据链条的各个环节成为有机的整体,共同证明案件的事实。 大众文艺出版社,20013年5月出版:第352页。 【20】秦明华《刑事诉讼模式的转变与交叉询问制度的确立》《法制论丛》,2003年1月,第18卷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56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