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初具雏形,并随着《劳动法》的颁布以及相关的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的出现而定型。这种处理模式曾经在一段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但 属于多余,并且不利于纠纷的及时解决。 3.2 设立独立的劳动仲裁院 为了解决现有劳动仲裁机构依附于行政部门、法律地位不确定、公断力易受干扰、公信力受到影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1013.html -
了解详情
保险费发生的争议,不属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民事纠纷,不应该属于劳动仲裁和法院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的范围。 第三,劳动者享有的是请求单位支付社会保险待遇的权利, ;(四)失业;(五)生育。劳动者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条件和标准由法律、法规规定。社会保险费由国家强制用人单位缴纳,因此在国家和单位间形成一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968.html -
了解详情
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④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⑤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及集体合同的强行性规定的。(2)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劳动仲裁机构或法院变更或撤销劳动 、接受单位、劳动者三方必须签订接收协议;接受单位可以依据接收协议与劳动者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接收协议必须对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的工龄作出处理,约定劳动者在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768.html -
了解详情
一定意义上解决了一部分人的权利救济问题,但其作用仍是有限的。因为如果劳动仲裁机构没有作出书面的不予受理的裁决、决定或通知,即使人民法院认为该案属于劳动 一级仲裁机构(法院)重新审理,第二次裁决(判决)是最终结果,发生法律效力。这种处理机制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点考虑: 首先,现代社会的发展强调对人性的尊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2981.html -
了解详情
的现实问题,在审判实践中,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笔者针对存在的问题,就目前已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浅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 处理的整体质量和效率,也使当事人相应降低了时间以及经济上的投入,充分发挥劳动仲裁制度和诉讼制度的职能。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法学》编辑委员会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2385.html -
了解详情
裁决也不具有终局效力,当事人不服可以向法院起诉。就法律性质而言,我国的劳动仲裁不同于司法裁判和一般的民商事仲裁,它兼有行政性和准司法性:一方面,劳动行政部门的 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组织了两裁终局的试点,江苏、安徽等省的地方法规和具体实践实际上也已经尝试着采用了两裁终局或一裁一监督的体制。 实行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723.html -
了解详情
期限内加快处理,无特殊情况不批准延期。安排业务熟练的劳动仲裁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程序指引和基本法规政策咨询,可以组成特别仲裁庭处理该类集体争议,公开案件 、倒闭企业破产申请的,告知劳动者直接向受理破产申请的人民法院起诉。 (五)联合协作。 劳动仲裁机构要与当地法律援助机构紧密联系,引导劳动者寻求、接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6932.html -
了解详情
发生纠纷的案件,审理起来也很难找到具体的法律依据。” 海南省人劳厅政策法规处的有关负责人称:“因为劳动监察和劳动仲裁这两个部门的权力来源都是《劳动法 这种疑虑。 《教育法》第33条第二款规定:“教师的工资报酬、福利待遇,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该法第8条第2款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劳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7216.html -
了解详情
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但由于对法律法规对社会保险的规定过于笼统,甚至对相关问题根本就没有规定,导致法律实践中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人民法院以及人民法院内部的裁判 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314.html -
了解详情
和财力,很可能因为耗不起而忍痛放弃寻求救济。 (三) 劳动仲裁与劳动争议案件审理在实体法上的法律适用相互矛盾。 劳动争议的主要是劳动法规范,而目前我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比较简略、原则,劳动仲裁委在裁决时主要适用的是法规和大量位阶很低的规章、行政解释和一般的规范性文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42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