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权益进行协商的行为,或经过协商达成协议的行为。 (二)民事再审调解的特点 我国民事再审调解是适用第一审程序或第二审程序中的调解,其具有一般民事调解 协议是双方当事人合意的结果,但其难免会有无效或可撤销的情形。英国的民事诉讼理论认为,按照一般原则,合意裁决的法律效力来自双方当事人的协议,尽管这种协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112.html -
了解详情
审人民法院可以不 予审查。 也就是说,被上诉人在第二审程序中不得声明对原裁判不服,由此可见,我国民事诉讼中不承认附带上诉制度。 二、附带上诉制度和我国相关制度的 提交答辩状期限的规定被告应在收到起诉状后15日内提出答辩状,阐明其对原告诉讼请求及所依据的事实和理 由的意见。 由此可见笔者的观点与江伟教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687.html -
了解详情
审程序审理。如果是上级法院提审的,也适用第二审程序。2、我国民事再审的原则在法学中,“原则是指构成法律规则和法律学说基础和本源的综合性、稳定性的 诉讼阶段中展开 ,在核心原则与具体原则之间起媒介和桥梁作用。因基本原则贯穿于民事诉讼的每一个阶段中 ,其又表现为具体原则。再审制度的各个原则之间是相互协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2650.html -
了解详情
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 可按撤诉处理。若再审是参照第二审程序审理的,当事人在二审中享有的诉讼权利,在再审程序中也同样享有。根据民诉法第156条:第二 曹建明,中国审判监督改革研究[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3]谭兵,民事诉讼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4]刘学在,我国民事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217.html -
了解详情
5条规定,人民法院基本上实行三级两审制,以县级人民法院为基本的第一审法院,省级人民法院为基本的第二审法院,一般以两审为终审,但在特殊情况下,得以三审或 民事诉讼中是通过终审制度来实现的。 首先,权利救济的有限性。毫无疑问,民事诉讼程序是权利救济的最重要也是最终的途径。但是这种救济本身也有一定的有限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1517.html -
了解详情
,是主动权。是可以行使亦可以放弃的权利,因此,也是一种私权利。 诉,民事诉讼中的诉,是指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提出的保护其合法权益的请求。诉可 ,所作出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审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所作出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据此条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580.html -
了解详情
通过明确规定书状的记载内容使法院与当事人能尽早了解案情并整理争点。 第二是防止诉讼突袭。诉讼突袭表现为一方当事人在开庭审理的过程中,提出新的主张与证据,使 ,他只是在开庭时缺席才可能未经实质性审理而遭致败诉判决(只有德国民事诉讼的书面审前准备程序这种特殊情况下才出现了例外)。可以说,与英美法系民事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982.html -
了解详情
不可避免的产生了滥用监督权的现象。况且外部监督以提起再审的方式的进行,违背了民事诉讼不告不理和当事人处分权主义的基本原理,实际上侵害了当事人的再审诉权。( 、民事申请复查及再审应实行一审终审制度民事再审复查及再审应实行一审终审制,而不应再区分为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再审作出的裁判,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046.html -
了解详情
可以在一审程序中提出证据,而且也可以在二审和再审程序中提出新的证据。从民事诉讼实践来看,证据随时提出主义确实存在很多弊端,主要表现为:其一,容易造成诉讼突袭现象的 庭所著之《民事诉讼证据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一书并未作出诠释。①事实上,在实践中是很难对其予以明确区分和恰当操作的。第43条第二款之规定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358.html -
了解详情
初步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一、举证时限制度的理论基础 (一)程序安定理论。所谓程序安定,是指民事诉讼的运作应依法定的时间先后和空间结构展开并作出终局决定, 、勘验,或者需要补充调查的,可以延期审理;第153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发现原判决认定事实错误,或者原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裁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197.html -
了解详情